第5篇 收集每周的捐款
§1
第五篇 收集每周的捐款 为过去的成就而感恩
§2
感谢上帝,因为我们的安息日学对于推进许多重要的事业做了不少的贡献。儿童和青年捐出了他们的铜元,它们好像微细的小溪似的,汇聚成福惠的巨流,应当教导儿重,使他们做不自私的事,使上天见了也会欢喜。儿童们年纪还轻,在他们身上还带着青年的朝露的时候,就应当接受训练为基督而服务。他们应当学习克己的精神。
§3
捐款要有定时及一定的计划
§4
捐款不可由兴之所至,任意而为。关于这一点,上帝已经赐下了清楚的教训。祂规定了十分之一和乐意捐为我们当尽的责任。祂希望我们按着定时,有系统地捐献。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说:“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每个人都当按着定期计算他的进项,这些都是上帝所赐的福,把十分之一先抽出来,分别为圣献给主,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不可将这笔钱用在任何其他的用途上,这钱只能用来维持福音圣工。将十分之一抽出来之后,再按着上帝所赐与的福气酌量抽出乐意捐来。--1893年5月9日《评论与通讯》。
§5
每周有系统的捐献
§6
小孩于所捐献的款项在上帝看来也是可悦纳的。捐款的价值乃在乎促使他们具有捐献的精神。贫苦的人可以遵照使徒的规矩,每周留起一个小的数目,这样必能帮助充实主的府库,他们的礼物是全然为上帝所悦纳的;因为他们所作的牺牲与富足的弟兄一样多,或甚至更多。按着系统捐献的方法对于各家来说,乃是一个可靠的方法,可以免去将金钱花费在不必要之事物上的试探,尤其可以防止富足的人家将可以便人得福的金钱浪费在奢侈的事上。
§7
在家庭之中,忠心遵行这计划的人,必能在每周提醒家中其他的人,使他们想起上帝对他们所有的要求,他们若将余剩的东西节省下来放在上帝的府库之中,就必能使别人得着克己以归荣耀给上帝的教训。每周一次他要清点过去一周中的一切--如果他凡事俭省所能节余的钱,以及由于他的奢侈而失去的钱。他的良心就使他如同站在上帝面前一样,或是对他发出嘉许,或是发出责备。他就必学到,如果他愿有平安的心,愿得上帝的嘉许,那么他无论或吃,或喝,或穿,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教会证言》卷三原文第412面。
§8
一种非常的荣耀
§9
上帝本着祂智慧的计划,藉着祂百姓的努力以及他们的乐意捐来推进祂的圣工。祂在祂伟大的救赎计划中,接受人的合作,使人得到一种非常的荣耀。传道人若不奉差遣就不能传道。分送亮光的责任并不完全在乎传道人。每一个人在成为上帝教会中的教友时,也就是立约在他的生活上将他所有的真理表现出来,以做基督的代表。基督的信徒应当继续推进主在升天的时候所交给他们的工作。--《教会证言》卷四原文第464面。
§10
上帝培养我们的慷慨所具有的美意
§11
不可使慈善的河流停止流动。上帝所作的准备,远超过我们慷慨的心。推进及巩固上帝圣工的路已经被自私,骄傲,贪婪,奢华,及爱好炫耀的心堵塞住了。全体会众都负有推进各部门工作的重大责任,如果教友们效法基督,他们就必制服喜爱炫耀,美衣,华丽住宅,贵重家具的心。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应当更加谦卑,与世界有更大的区别,否则不论我们的地位如何,或从事着什么工作,上帝都不会接受我们。节俭与克己使人行善,将多余的金钱帮助许多贫苦环境之中之人。学习基督的样式,谦卑地行在天上君王曾经走过的克己道路上,乃是人人所有的本分。整个基督化的人生都当是克己的,到了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便可立刻响应。
§12
只要撒但还在不眠不休地致力于毁灭生灵,只要这广大的庄稼田地中还需要工人,那么上帝圣工的各部分就仍需要我们的维持。我们解决了一种需要之后,就必能进而解决其他类似的需要。在上帝所最重视的方面加以捐助,所需要的克己精神会为我们培养出天庭所嘉许的习惯和品格,主会称赞我们说:“好”,这样,就能使我们配和主永远同住,祂为了我们而成为贫穷,使我们因祂的贫穷而可承受永远的富足。--《教会证言》卷七原文第296,297面。
§13
在我们对捐助感到厌倦的时候
§14
也许有人说,我常常听见要我为圣工捐献的请求。我对捐献已经感到厌倦了。你是不是这样呢?那么我要问你,你从上帝慈悲的手中接受福惠是否也感到厌倦了呢?除非上帝停止赐福给你,否则你将祂所赐与你的一部分归还给祂的责任总不会消除。祂赐福给你,使你有力量可以使别人得福。在你因得福而感到厌倦的时候,你才可以说,我对于这么多捐献的要求已感到厌倦了。--《教会证言》卷五原文第150面。
§15
在上帝的百姓面前摆着一种极伟大的工作,这工作的重要性是日见增加的。我们在传道方面所作的努力必须大加扩展。在我们主耶稣基督复临之前,有较比已经完成的更加确实的工作必须完成。上帝的百姓在将世界环绕起来之前是不可停工的。
§16
不要请求减少圣工的开支
§17
每个教会都当祈求上帝使他们的虔诚以及慷慨的心增进。我的弟兄姐妹们,不要请求减少传道工作的用项。只要还有生灵等待着我们去拯救,我们对于救灵工作的兴趣就不可减退。教会决不会在减少其工作时不否认主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到国外去做传道士,但是人人都可以捐助国外传道的工作。--《教会证言》原文第55,56面。
§18
我们要竭尽一切的力量吗?
§19
我听见各地都发出了马其顿的呼声,无论是城市或乡村,或是海外的地方,以及海岛之中,都呼求说:“请过来帮助我们”,我的心深受激动。弟兄姐妹们,你们是否愿意响应这呼求说:“我们要尽我们的力量,派遣传道士,捐款帮助。我们要克己,把点缀我们房屋,妆饰我们自己,满足我们食欲的钱节省下来。我们要把上帝所托付给我们的金钱放在上帝的工作之中,我们也要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做祂的工作?”圣工的需要已经明摆在我们的眼前了,空虚了的府库正以极感动我们怜悯之心的方式请求帮助。今天的一块钱对于圣工的价值较之将来的十块钱更多。
§20
弟兄们,当趁着你还有机会,还有时间的时候赶紧工作。当工作,因为“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你决料想不到,黑夜的来临是多么迅速。现在就是你的机会,赶快加以利用。如果有人不能亲自从事传道的工作,就应当过节俭的生活,把所得的金钱捐上。--《教会证言》卷五原文第732,733面。
§21
为传道工作祈求及捐献
§22
弟兄姐妹们,你何不今天在上帝面前立约,为那些蒙拣选到国外地区去传道的人祈求?你何不立约,不仅为他们祈求,也要用你所纳的十分之一和捐款维持他们?你何不立约要严谨地克己,以使你有更多款项以帮助推进“以外的地方”的工作?我们感觉受了圣灵的感动,要请求你在主面前立约,每周留出一些金钱维持我们派到国外去传道的工人。你这样做的时候,上帝必要帮助你,赐福给你。--1902年11月11日《评论与通讯》。
§23
筹划新方法与款项
§24
在世上组成基督教会的目的就是传道,主希望看见整个教会的人都筹划新的方法及更多的款项,使富贵贫贱的人都可以听见真理的信息。并非每个人都蒙召亲自到外国去传道,但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藉着他们的祈祷和所捐献的礼物帮助传道的工作。
§25
有一位美国的商人,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他在和一位同工谈话的时候,说他是一天24小时为基督而工作。他说:“在我的生意事务上,我尽量代表我的主。我一得着机会,就吸引人归向祂。整个白天我为基督而工作。到了夜里,我睡觉的时候,我还有一个人在中国为主而工作。”
§26
推进家庭布道的工作
§27
为使国外布道工作成功而表示慷慨及克己的精神,乃是促进国内圣工的切实方法,因为国内圣工的兴旺,在上帝领导之下,多半是有赖国外远方布道事业的反射力量。藉着尽力供应别处的需要,就使我们的心灵与全能之源相接。主曾注意到祂的子民为国外地区各种布道工作所表现的热忱。祂规定在每个家庭,每处教会,及一切工作中心之处,都应表示慷慨的精神,援助国外圣工,因为那里正有一班传道人在劣势中奋斗,传送真光给坐在黑暗中的人。
§28
为给一处地区以发起工作的帮助,结果必加强别处的工作。传道人若无经济窘因的苦,工作就必扩展,才能叫多人接受真理,建立教会,这样,经济的力量也就会充实起来。这些教会既兴旺增强,就不仅能推进自己一方的工作,也可援助别处。--《传道良助》原文第465,466面。
§29
上帝重视忠心的管家
§30
上帝已经立世人做祂的管家。祂所交在他们手中的财产,乃是祂预备做传福音的经费。凡以行动证明自己为忠心管家的人,必要受到更大的委托。耶和华说:“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当上帝的子民以感恩的心情,不做难,不勉强地带礼物和供物奉献给祂时,祂的福气必要随着他们,正如祂所应许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先祖与先知》第529面。
§31
可能有的情形
§32
从上帝的话中发出了强烈的亮光,世人必须醒起,善用他们所忽略了的机会。到了人人都忠心地把上帝的十分之一和乐意捐归还给祂的时候,道路就必展开,全世界的人就必听见这时代的信息。如果上帝百姓的心中充满了对基督的爱,如果每一位教友都受圣灵的感动而具有舍己的精神,如果每一个人都表现彻底的热诚,那么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的传道工作就都不会缺乏款项了。我们的资源就必倍增,成千的门户都必开启,邀请我们进去。上帝的百姓若遵照祂的旨意将恩典的信息传给世人,基督就必早已降临地上,圣徒也早就被迎到上帝的圣城之中去了
§33
不断赐福给经常捐献的人
§34
凡是自称为上帝儿女的人若忠实地奉行自己对上帝及世人所有的本份,缴纳十分之一及捐款,就必有丰富的款项流入主的府库,以维持世界各地上主各部分的工作。在他们施舍的时候,主要为他们开路,使他们能够不断地施舍,因为他们经常自上帝领受福惠。那样,就不会常常请求人捐款以维持圣工了。如果按着定时及有系统地遵行主所赐关于捐献的原则,就必为上帝所接受。“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1893年5月16日《评论与通讯》。
§35
具有较同情更高的动机
§36
这被破坏了的世界在道德方面的黑暗向做基督徒的男女发出了请求,请他们献出所有的力量,金钱,以及他们的感化力,使他们能具有基督的形象,祂本来持有无穷的财富,然而为了我们的缘故却成为贫穷。有些人已经得到了祂真理的信息,然而还须加以劝勉才会感到他们与基督同工所具有的责任,上帝的灵不能与这样的人同住。使徒强调我们在捐献的时候,应当是基于较人类的同情更高的动机,因为人的感情是易变的。他强调我们应当本着无私的心而服务,一心一意要使上帝得着荣耀。--《教会证言》卷三原文第391面。
§37
胜过天性上的自私
§38
人类并非生来就有慷慨的心,他乃是吝啬,贪得无厌,为一己而生活的。撒但早已准备好,要随时向世人表明将他们的金钱用在自私,世俗的目的上,会有怎样的好处。如果他能够影响他们规避,抢夺上帝的十分之一和捐款,他就高兴了。但无论什么人在这事上都没有借口。“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无论贫富,或有收入的青年人,都当将他们的进项抽出一都分来留着,因为上帝是这样命定的。教会中每一位教友在属灵方面的兴盛端赖乎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对上帝的绝对忠贞。--《教会证言》卷五原文第382面。
§39
在家中要教导儿童们行善
§40
我们的大仇敌正不断地努力,要引诱青年人做放纵自己,骄傲,及奢侈的事,使他们全心全意地做这些事,以致在他们的感情中没有上帝的地位。他用这种方法使这一代的青年人的品格乖邪,智力不健全。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破除这种工作。凡是能帮助青年人,使他们的心中有真正而没有玷污的谦卑的感化力,以及对上帝神圣旨意的认识,必能帮助使他们坚定,不为这世代邪恶影响所败坏。
§41
抵抗罪恶潮流最有效的坚垒就是养成克己,行善的习惯。应当教导儿童厌恶自私和贪婪的习惯。上帝对他们有神圣的所有权,他们需要受教导,律上加律,例上加例,使能认出并忠心地重视这些所有权。
§42
要经常提醒年轻人,使他们记住,上帝赐下阳光与甘霖,使植物能生长,使大地结出丰盛的果实为世人服务,这样便是不断赐福给依靠祂的孩子们。祂赐下这些福气并不是要鼓励我们自私的天性,要我们扣留上帝丰盛的财产,专心地注意它们,祂乃是命定我们要以礼物和捐款归还给那位赐与者。这乃是表示我们对于仁慈的创造主感恩与敬爱之最低限度的方式。
§43
父母们多已忽略了使自己儿女对上帝工作感到兴趣的本分。在许多家庭之中,儿童们根本不被理会,好像他们是不必负责任的人似的。有些父母甚至抢夺了上帝所命定属祂的十分之一和捐款,而为他们的孩子积蓄财富,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就为他们所爱的人敞开了试探的门,以致他们的儿女多遭遇灭亡的命运。他们挪走了儿女个人所必须做的努力,他们因之也失去了获得高贵成就的动机。
§44
如果对儿童加以鼓励,他们就会去赚得钱财用在慈善的事业上,以推进上帝的圣工,由于他们在这些事上参与了一份,因之他们对圣工的兴趣也就增加了。他们所捐出的少量金钱对于圣工固然是个小小的帮助,然而由于他们所作的努力,他们在身体、智力和道德方面就更加健全了。藉着他们的殷勤和克己,就必得着一种有价值的教训,这种经验能帮助他们,使他们在今生得到成功,并能获得将来的生命。
§45
管制幻想中的需要
§46
假使世人今日能简化他们的生活习惯,像亚当夏娃那样合乎自然规律,则人类的一切需要必有富裕的供应。如果幻想中的需要减少,人就能多有机会去照上帝的旨意去做了。自私放纵与背乎自然的口味,吃着碗里,看着台上的老饕,就将罪恶和痛苦带到了人间。--《历代愿望》第371面。
§47
不需要不健全的鼓励
§48
凡是记住永远的现实,尽心、尽意、尽力爱主,并爱邻舍如同自己的人,必忠于他的职责,正如将幔子掀开,在整个天庭的眼前工作一样。基督徒的慷慨精神是越用越有力的,用不着以不健全的方式加以鼓励。凡是具有这种精神--就是基督之精神的人,必欢然踊跃地将他们的礼物送入主的府库之中。因为对基督以及对祂舍生以救赎之生灵的爱激励了他们,他们便感觉有一种极大的热诚,要忠心地尽他们的责任。--1893年5月16日《评论与通讯》。
§49
小礼物汇成巨流
§50
父母们没有把上帝所颁布的律法教导他们的儿女,反倒将自私的习惯教给他们了。教导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日以及节期是接受礼物的时候,并要照着世界的习惯及风俗而行。这些日子原应使他们增加对上帝的知识,使他们因上帝保护他们又平安过了一年,显出如许的恩典与慈爱,而对祂生出感谢的心,然而他们却利用这些节期专求一己的快乐,满足孩子的奢望,使他们得荣耀。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得到上帝能力的保守,然而父母并不教导他们想到这点,或因上帝的恩典而表示感谢。这个时代的儿童若得到父母的合适管教,从他们口中将向上帝发出何等赞美、感恩及尊崇的话!儿童因感恩而捐献的小小礼物会汇成何等的巨流!他们不但不会忘记上帝,反倒会记念祂。--1894年11月13日《评论与通讯》。
§51
在犹太人的制度中,上帝命定一个孩子生出的时候都要向上帝献祭,现在我们看见父母在儿女过生日的时候,花费许多脑筋送礼物给他们,好在这个日子使孩子们得荣耀,好像荣耀应该归与世人似的。在这些事上,撒但有他工作的方式,他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将礼物归给世人。这样,孩子们就只想到他们自己了,似乎他们应该是别人特别关怀的对象似的。那本应藉着捐款流向上帝以赐福给贫苦的人,并将真理的光带给世人的,反被引入另一条路,结果所造成的弊害却大于益处,激起了虚浮,骄傲,以及自视过高的现象。在孩子们过生日的时候,应该教导他们,使他们知道理应感谢上帝,由于祂的慈爱而保护他们又平安地过了一年。这样可以发出极可贵的教训。我们蒙上帝的恩典赐与我们生命、健康、食物、衣服,这有永生的盼望,所以我们应当将感谢的捐款献给我们最大的恩主,以表示我们承认一切福惠都是自祂而来的。这些生日的捐款乃是天庭所嘉纳的。--1890年12月9日《评论与通讯》。
§52
记念上帝的恩眷与慈爱
§53
我们的生日、圣诞节、感恩节等常被自私地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在这些时候,却是应当想到上帝的恩典与慈爱的。在这些纪念日中,没有想到上帝的善良,祂对我们的不断眷顾,以及祂无穷的慈爱,这是祂所不喜悦的。--1890年12月23日《评论与通讯》。
§54
以上帝的要求为先
§55
上帝的要求应当摆在第一。我们若将自己所有的收入中先除去自己想象中的开支之后,然后才把余剩的献给祂,这样我们就不是遵行上帝的旨意了。在将我们的收入做任何开支之前,应当先将上帝所命定的部分抽出来奉献给祂。在旧约时代中,感恩的祭物要经常放在坛上燃烧,表示人对上帝的本分是无穷尽的。如果我们在世俗的事业上兴盛了,那乃是上帝赐福给我们的缘故。这个收入之中的一部分要用来捐助贫困的人,大部分要用在上帝的圣工之中。如果我们将上帝所命定的奉还给祂,祂就必认可并赐福给所剩下来的,使之为我们所用。但如果人将属于上帝的加以扣留,而抢夺了属上帝的物,祂的咒诅就必临到全体。--《教会证言》卷四第477面。
§56
我们的神圣典范
§57
救赎计划的根基是建立在“牺牲”之上。耶稣离了天庭,成为贫穷,使我们因它的贫穷而成为富足。凡是在这救赎的工作上领受了神恩,被上帝的儿子用无穷的代价所取赎回来的人,都必效学那位神圣的典范。基督是头一块房角石,我们必须建造在这个根基之上。每个人都须具有克己及舍己的精神。--《教会证言》卷三原文第387面。
§58
基督重视出于爱心的行为
§59
凡诚心以礼待祂,基督没有不重看的。无论是谁向祂表示了善意,祂总是用天上的礼貌为他们祝福。就是小孩子用手所采来的一朵小花,凭着爱心献给祂,祂也不拒绝,并为他们祝福,将他们的名字记在生命册上。圣经特藉膏耶稣的事,把她和其他名叫马利亚的妇女分别出来。人对耶稣所作的一切出于恭敬和爱心的举动,乃是相信祂是上帝儿子的凭据。--《历代愿望》第566,567面。
§60
凡是真心乐意而做的捐献,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在祂看来都不为小。—《圣喻发凡》原文第359面。
§61
上帝的责任与我们的责任
§62
上帝所命定藉以推进圣工的唯一方法就是赐给人财富。祂赐给他们阳光与甘霖,祂使植物生长,祂赐给健康,及得财富的能力。我们一切的福气都是自祂那丰富的手中而来的。祂也希望世人藉着将十分之一及供物--感谢祭、甘心祭、赎罪祭--归还祂以表示他们的感恩。--《教会证言》卷五原文第150面。
§63
出于爱心之礼物的果效
§64
出于爱心所献的礼物,上帝是乐于重视的,且使它发挥最高的效能,为祂服务。如果我们已经献上我们的心给耶稣,也要奉献礼物给祂。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金银,最宝贵的属世财物,以及我们最高尚的心志,与灵性,都慷慨的奉献给那爱我们并为我们舍己的主。”—《历代愿望》第61面。
§65
兴盛的条件
§66
希伯来人为事神和慈善的用途所要捐献的款项,足足的占了他们收入的四分之一。有人以为这么重的负担必使百姓陷于贫穷的境地。但相反地,他们忠心遵守这些条例,却是他们兴盛的条件之一。上帝曾以他们的顺从为条件,应许他们说:“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不容他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万军之耶和华说,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先祖与先知》第526面。
§67
按着日期记录捐款的动机
§68
我蒙指示,看见负责记录的天使正忠心地记录捐给上帝的每一笔捐款,将它们放在上帝的府库之中,也记载由于这笔捐款所造成的结果。上帝的眼睛看见了我们献在祂圣工上的每一个小钱,也知道捐献者是否乐意。祂按着日期的次序记载了捐款的动机。凡舍己,献身的人将上帝命定属于祂的钱财归还给祂,他们也必照着自己所行的得到主的报偿。虽然所捐献的金钱可能并没有按着捐献之人的希望用在他愿意用的地方--使上帝得着荣耀,使世人得救--但凡是诚心牺牲捐献,专心要使上帝得荣耀的人,必不会失去他们的报赏。--《教会证言》卷二原文第518,519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