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彼此尊重互相建立
§1
上一讲探讨了罗马书十四章所讲到的有关食物的问题,它到底是指着什么食物呢?提到它与信心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我们说,这里提到的吃素菜,或者是百物都可以吃,并不是单纯的就食物的卫生与否,或者它的营养价值来说的,而是联系到和信仰有关的,特别和当时的献祭及祭偶像有关的食物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构成了罗马书第十四章的主要内容,另外一个也是与此有关的,就是守节日的问题,或者是在某些日子吃什么,不吃什么,相关连的问题,我们上次仅是讨论了食物本身对我们的影响的问题,并且指出这里既不是单纯指吃素菜的人就是信心软弱,而是要注意到当时的那个背景,同时更不是在讨论,
§2
什么是洁净的动物,什么是不洁净的动物,或说什么都是一样,什么都可以吃的问题。而第三点,我们又进一步的指出,食物对人的影响,对健康作用的问题。第四更加指出人绝对不能够依靠食物来得救,也不要在食物问题上论断别人,相反应当怎么样从荣耀主,在身子上尊荣主的这个角度出发。
§3
而今天我们更要进一步的讨论这章里面食物不单单对我们个人有影响,而且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对其他人的影响,我们再重读罗马书十四章第一节至第二节;“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第一节明显的表明了保罗的领受,认为那一班怕自己吃错了祭过偶像的东西,所以他们索性只有拒绝所有的荤食,而吃素菜,保罗认为这班人的信心是比较软弱,或者也可以说,保罗认为那些以为自己吃素菜就能够有助于自己不犯罪,有助于自己称义,有助于自己得救的人,实际上是信心软弱的人,但保罗对这班弟兄的态度又是怎么样呢?
§4
他说:你们要接纳,而不要轻视,不要拒绝,而且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情。第三节说:“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上帝已经收纳他了。”这里面一个原则就是说,吃其它荤食,包括吃祭偶像之物,因为他们认为偶像本身算不得什么,所以祭偶像之物──也并不算为是一件什么事情。他们吃了,而这等人,他们吃这些食物,却不可以轻看那些不愿意吃这些食物的人,但同时不吃这些食物的人,又不可以心里面论断那些吃的人,认为他们不圣洁,认为他们不严格要求自己,或者甚至认为他们不能得救,这样彼此之间的轻视,或者是论断都是不对的,相反的要互相接纳,因为有一个根本的理由就是说:上帝已经收纳了他们,上帝既接纳那些惟恐吃错,而不吃的人。上帝也接纳那些认为吃也没有什么了不得,而去吃的人,形式主义者,律法主义者,往往容易犯一种论断的毛病,比如那个在圣殿前祷告的法利赛人,首先他就论断那个在他旁边的税吏说:上帝啊,我不像他勒索、不义、奸淫。而他自已认为他既禁食,祷告,又付十分之一等等。
§5
第四节保罗说:“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这里的仆人,是和圣经一般用仆人这个(杜鲁士)奴仆有所不同,这里包含着一个管家的意思,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的健康,其实都是属于上帝的,我们只是为他代管,照管他,使他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以至能够更多的荣耀他,并服侍他的子民,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去论断上帝所要负责的人。我们不要论断说,啊,他吃了这些,他的道德就污秽了,他的灵性就堕落了,上帝说,有一位照管他,而且这位照管他的也能够使他立得住。
§6
第五节至六节的上半段,关于日子和守日的问题,我们指出了这也和食物有关,准备在以后,再作一个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先只是局限在关于食物的问题上,第六节下段说:“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上帝;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也感谢上帝。”因为这里面本来就不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个两可的问题,它本来就是一个各人可以照自己所领受的亮光,以及所有的知识,自己来决定的问题。上帝都不束缚人,人为什么要彼此论断,或者是相互轻看呢?何况吃和不吃,他们都感谢上帝,为什么别人感谢上帝,我们却要去论断他们呢,别人感谢上帝,我们却去轻看他们呢,上帝已经接纳了他们,我们却不接纳呢?
§7
下面保罗发挥一段非常宝贵和重要的教训,第七节开始说:“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并活人的主。”我们说:不单单是像希腊哲学所讲的,人是为活而吃,人不是为吃而活,而且这里我们可以说,不单单吃是为活,而且人吃实在是为了主,因为我们连活着也都是为了主。为主而活的人,他才能够谈得上为主而死,如果活着只是为自已,他死了也不能算是为主而死,我们或死或活总是主的人。这是一个和基督有何等密切联系的一种状态。
§8
保罗在十二章劝勉我们要当作活祭,但是主如果要我们死,甚至于要我们殉道,也同样是主所悦纳的祭物,这样把自已献身给主。归属于主的,事实上是主首先为他们献上自己,主首先愿意属于他们。新约时代的宗教已经进入到一个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个人和救赎他的基督之间的关系。所以第十节又进一步的再次提到;“你这个人,为什么论断弟兄呢?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保罗是不偏不待的,虽然他对这两等弟兄是有不同的认识,一等仅吃蔬菜的他认为是信心比较软弱一点,但他对吃和不吃荤食者的要求和提醒都是一样的。不能论断,但同样也不要去轻看其他的弟兄。
§9
这时保罗又提出了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因为都要站在上帝的台前。”不单单是我们的今生是为主而活,当我们到了生命的结束,我们是为主而死,即或在今生不完全明了的事情,不完全清楚的事情,到有一天也会明白,也会了然,因为每个人都要站在上帝的台前,为这个缘故,我们也不要彼此论断,或者是轻看。在十一节经上写着:主说:“我凭着我的永生起誓;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向我承认。这样看来,我们各人必要将自己的事在上帝面前说明。”有些事情我们无须去向人表白,或者说明,到那一天我们可以向主说:主啊,我为了什么缘故我不吃,同样的,另外你也可以向主说明,主啊,我为了什么缘故我吃;说不定是异途同归都是为了爱主,但当我们在主的台前,我们就不能说明,我为什么要论断我的弟兄,我们为什么要轻看我的弟兄,这是我们要认识的,因为主说:我都不论断吃的或不吃的,我都不轻看吃的或不吃的,你们为什么要论断和彼此轻看呢?到那时候我们就会哑口无言了。相反站在基督台前,在我们听到其他跟我们意见不同的人所作的解释时,我们说不定会想到,啊,我误会了他,我过去误解了他,或者我过去并不真正的明白他爱主的心愿。十三节保罗说;“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这说明在罗马教会中,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保罗希望不要再发生,不彼此论断,那该怎么样呢?怎么样来处理这些不同意见的,不同看法做法的弟兄之间的问题呢?保罗说:“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
§10
一个基督徒除了前面所讲的跟主的关系,就是或死或活都是属于主之外,及人也要为着自己所行所做的,将来要在上帝面前交帐,要站在他的台前以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和弟兄姊妹的关系和其他人的关系,保罗这里正面的提到,我们非但不能彼此论断,而且要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下面的经文还是继续谈论跟食物有关的问题。
§11
十四节保罗说:“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你若因食物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经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败坏。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确实,上帝原来所造的万物都是洁净的,在罪恶没有进入的伊甸园,没有一样是不洁净的,但是罪进入世界以后,情况就有所变化了,正像人没有犯罪之前,亚当,夏娃是不穿衣服的,当时既没有羞耻的感觉,也没有邪恶的意念,但一旦人犯了罪,非但身体感到寒冷,人也感到羞耻,甚至有不圣洁的意念,但这里所讨论的洁净不洁净,正像我们上一讲所讲的,不是讨论食物本身,是不是卫生、干净,有营养等等。绝不是在讨论这些问题,因为这里说,惟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12
这讲得通俗一点,是一个心里作用的问题,或者是良心的问题,而不是讨论具体的食物干净与否的问题,这是一个主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客观的问题,首先这里不是说,这个食物不是给苍蝇叮过的,或者是已经变质腐朽,无论你认为怎么样,你认为它不适合以作食物,吃了会危害健康,你不去吃,这当然是对是好,但也绝对不会因着一个人说,我不认为它是腐朽,我不认为它是污浊,我去吃了,结果就不受到影响和危害,这是不依着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讲得更严重一点,这东西如果是有毒的,你不认为它有毒,你去吃了,你还会中毒,不会因你想它是没有毒,结果它就成为没有毒,所以这里讨论的是一种宗教礼仪上的问题,就像我们上一讲所讲,这个祭祀过偶像的东西,有人认为,这无所谓洁不洁净,因为偶像根本算不得神;但有些人认为,既然是祭过偶像了,就不洁净了,若我吃过以后在良心上就会蒙上阴影,感觉到自已沾染了污秽,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所不同了,不以为然的人对他并没有不好的后果。但以为是犯了罪,沾染污秽的人,他可能是忧心忡忡,甚至也直接会影响到他身体的健康,因为心理跟生理,心理跟病理是互相有影响的,刚刚所讲,不可因食物绊跌别人,这里又说:不可因食物叫弟兄忧愁,一个人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要为主而活,一个人也同样的不单单为自己而活,而且要考虑到别人,为了大众的利益而活,为了别人良心的缘故而活。
§13
保罗说,如果叫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人的道理行。一个人更加不能为着食物叫一个基督已经为之替死的人败坏,可能有人在这里会辩护说,这是我的善行,我并不是想绊跌人,也不是想使人忧愁,更不想败坏人。那么保罗说,好吧。就算是你的善,也不要被人毁谤,在这里面似乎给我们一个教导,在那些两可的事情上,在那些不是绝对的是非的问题上,我们所要的不是坚持己见,而是彼此尊重,所要的不是要别人放弃,而是要放弃自我,免得在彼此的论断和轻看当中遭受到真理之仇敌的毁谤。
§14
第十七节:保罗更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基督教的信仰,绝对不是一些关于吃、喝、嫁、娶的清规戒律,虽然基督教的真理,圣经的教训给了这些综合方面的问题许多亮光和知识,所以一直留意自己的吃喝,或者专去留意不吃什么,不喝什么,把我们的心思完全集中在这上面,把我们的精力完全消耗在这上面,这并不能造就我们自己的灵性;因为上帝的国并不在乎这些,而只在乎公义、和平,以及圣灵中的喜乐。有的时候正因为我们斤斤计较,谨小慎微在这些事情上,以至于我们反而损害了公义、平安,以及圣灵中的喜乐。
§15
使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在坚持自己的意念上而带来的忧愁、纷争和高抬自我,保罗说:惟有在公义、和平和圣灵的喜乐这几样上服侍基督的,就为上帝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我们的人生不是要讨上帝的喜悦,以及人的称赞吗?但是我们不要找错了门路,上帝不像人看人,我们不要去欣赏一些身外之物,或者在我们的吃喝上自己订立一些什么规条,以为这样能够讨上帝的喜悦。不是的,同样人也绝对不会因着我们的吃什么,或者不吃什么,喝什么,或者不喝什么得着很大的造就,或者是因此称赞我们,相反,只有他们在我们身上看到了。由于信仰而带平安、喜乐、公义而称赞主,称赞我们才是有意义的。
§16
十九节;“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其实在教会的历史当中,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争执、破坏了平安,这是我们人性的软弱和罪恶,我们本末倒置,我们误表上帝,曲解信仰,我们蠓虫吐滤出来,骆驼反倒吞下去,我们外面道貌岸然,生活习惯似乎非常严紧,但是我们的内里既缺少信心,更加没有爱心,实际上这样信主也没有得救的盼望,而我们要追求的不是那些食物上的问题,而是要追求和睦,我们要建立的也不是一些人为的规条,而是要建立德行。
§17
二十节:“不能因食物毁坏上帝的工程,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这节是对食物的问题一个很好的指示,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我们上次已经提到哥林多前书第八章,我们再可以多读几节圣经,第八章第一节;“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上帝,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上帝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神。”第七节:“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其实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第九节:“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若有人见你这有知识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这人的良心若是软弱,岂不放胆去吃那祭偶像之物吗?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的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18
哥林多前书第十章讲到:“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已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我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的谢恩的物被人毁谤呢?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上帝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19
一个真正有爱心的基督徒,一个真正过一个负责任的人生的基督徒,他所关注的除了上帝,就是人的得救,他只愿意建立别人,而不愿意绊跌别人,在别人和自己看法不同的时候,他能够尊重别人,而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的时候,他总想到的是怎么样造就别人,而不是令人跌倒。二十二节保罗说:“你有信心,就当在上帝面前守着。”各人的信心是有大小不同,各人也要为着自己所得的亮光和知识在上帝的台前交帐。“人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责,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20
这一章表面上是在讨论一个当时存在争论的食物问题,但对两千年后今天的教会实在是有很大的启发。
§21
首先是怎么样激励我们为主而生活,为主而死,因主耶稣为我们摆上了他的生命,主为我们承担了死亡。其次我们就想到,主不单单是为我,而是为所有其他得救赎的人,所以,我们生活,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信仰,我们不能绊跌任何一个基督为之死过的肢体,我们不能败坏他们,绊跌他们。相反,我们要造就他们,建立他们,我们不能轻看他们,要尊重他们,我们不能论断他们,而是要放弃自己的权益,没有一个人是为自己而生活,这是今天的重要教训之一。
§22
第二个,就是说,上帝的国度,我们的信仰的核心,绝对不是一些清规戒律,或者是繁文缛节,甚至是教条和仪式,重要的是在乎公义和平和圣灵中的喜乐,我们的善固然不要被人毁谤,我们的信仰更加不要因着我们而被人误解,甚至于曲解,这是我们的活,以及我们的死,所要负的第二个责任。
§23
第三个责任就是,我们将来要为自己所做、所说、所信,一切事情在上帝面前说明,这既是最大的警惕,也是最大的安慰,愿上帝能够帮助我们。靠着他的恩典能够度一个彼此尊重,互相建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