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 与祭偶像有关的食物问题
§1
我们从初步的学习当中,已经领受了上帝给人的很多的恩典和教导,我们为此感谢主。从罗马书第十二到十三章,也就是保罗转入到实践的部分。我们一齐学习了献身给上帝的基督徒,他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以及处理各种的人际关系,也探讨了基督徒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政权的态度,最后保罗在第十三章把这一切归纳成为爱:爱上帝而献身给他,因为感受到他的爱去爱人而尽了诸般的义和礼节,这样,爱就完全了律法。十三章的最后,保罗也特别提醒我们,甚至警戒信徒,因为基督徒的生活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属灵上有不断的争战,而且就世界说在信仰和道德的面貌上可以说是黑夜已深,但我们又知道白昼将近,保罗既叫我们警惕,撒但借着各种引诱试探罪恶来侵袭我们,又让我们握住上帝的应许,增强我们的盼望来度我们基督徒的人生。
§2
十四章又具体的讨论几件发生在罗马教会信徒当中的事情,不过我们读完了整章就会看到主要的是在讨论两个问题:一个是食物的问题;一个是守日子的问题。但我们研究这问题不能孤立地来看它,而是要在罗马书的背景,特别是在罗马教会的背景情况下来看这两个问题,或者是领会保罗怎么处理这两个问题。
§3
组成罗马教会的信徒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邦人,以前是信奉异教的,另外一部分是犹太人,就是归信基督教的犹太人。一个人的生活很难跟自己的文化、教育、生活背景完全的隔绝,特别是传统的思想影响,还会不时的反映在人的生活当中。在目前我的身上还往往能够发现过去的我的影子。其次,罗马书着重阐明了因信称义的道理,以及指出了人想主动或者谋求其它的方法来称义,比如,犹太人他们想靠守律法得救的偏差,或者是靠割礼而得救的错误。罗马书所讨论的食物的问题或者守日子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产生的。此外,我们或许应当要加上使徒行传十五章就是耶路撒冷大会召开的缘由,会议上的辩论,以及最后的决定的几个方面,在这些亮光当中来看待罗马教会存在的问题。
§4
此外,我们要解释这一段圣经,也必须要参照新旧约圣经,特别是保罗书信当中有关类似的经文,如在讨论食物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联想到哥林多前书八章、十章所讲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自然也会联想到使徒行传第十一章彼得所见的异象,以及它真正的含意,和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三章所讲的从饭前洗不洗手所引发的有关食物以及洁净的问题,我们如果遵循这些亮光和启发的话,我们就会对某些说法,比如有人认为根据罗马书十四章我们就应当完全无须重视食物的卫生与否或者是洁净与否。另外,也不会像有些人所讲的那样根据罗马书十四章,我们就根本不需要遵守十条诫命当中的安息日,相反我们经过深入仔细的研究,查考和思想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到上帝的真理是多么的全备,以及错解尤其是曲解圣经给人所带来的危害。
§5
十四章第一、第二节:“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但不要辩论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这是第一个有关食物的问题。十四章第五节:“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一样,只是各人心里要意见坚定。”这是有关于日子的问题,或者是说守日的问题。
§6
第一个问题,明显在罗马教会当中,在食物问题上有意见的分歧。有些人只吃蔬菜,有些人什么都吃,但这里吃与不吃,吃蔬菜或者是吃其它的包括荤菜,又联系到一个信心的问题、信仰的问题。我们在罗马书前面的章节里面,已经很清楚的知道了,保罗在第一章里面讲到了,所有人都需要福音,因为外邦人过去是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由于不认识上帝,或者说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想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以至在生活行为上有种种不合理的、邪恶的、放荡的行为。而犹太人,虽然认识上帝,有律法,但他们同样的知法犯法,相反的,以表面上有律法的知识来夸口,其实上帝把全世界都圈在罪之下,事实上不论是外邦人或是犹太人也都是犯罪的,都需要福音来拯救,保罗因此就是着重地阐述了因信称义的道理,既不是像异教邪教那样遵守某些仪式,或者是献祭来平息上帝的愤怒,甚至贿赂上帝;也不像犹太人那样依恃着摩西的律法,包括割礼,以这些徒具形式的宗教生活来解决他们内心的罪恶问题,保罗说这都是无用的,人唯有信耶稣基督接受上帝的应许,接受耶稣基督的救赎,才能在上帝面前称义。
§7
保罗着重指出了,对犹太人来讲,并不是上帝借着摩西所赐给他们的律法,或者是规条本身有什么不好;相反,保罗说:“律法是善良的,是属乎灵的”,问题只是人包括当时的犹太人,本身是属乎血气的,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去遵守上帝的律法,以后守了,过去也没有守,守了律法的字面,律法的精义,甚至还不能领会,守了一条、两条,也守不了每一条律法,在这样情况下,律法只是在发挥着指出我们有罪的功能,以驱使我们去寻找出路,寻找救法,寻找耶稣基督。因为律法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得救,但耶稣基督称凡信他的人为义的同时,也要救他们脱离罪恶,并不是说上帝救人的恩典就废弃了律法,断乎不是,更是坚固了律法。问题是人不能先靠着自己力量去遵守上帝的律法,以换取上帝的恩宠,而是人要先接受上帝恩典的救赎,然后才能从他
§8
领受力量,去遵行他的吩咐。这个主次的关系必须要掌握,先后的次序不能颠倒,因为这问题的重心是人到底是依靠上帝呢?还是人要依靠自己的问题;是神人合作呢?还是人看不到自己软弱,相反自以为义,自以为有力量的这样一个问题。
§9
先讲到具体的问题,当时在罗马,这些信徒,当然都已经是基督徒,他们当中过去有些是信奉异教的,有些可能是信奉犹太教的,但不论怎么样,他们现在都接受了耶稣基督,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呢,他们可能有这个想法,认为单单信耶稣基督就能够得救吗?就能够称义吗?或者是不是还需要一些条文,尤其是他们联想到他们自己的经历,或者是背景、或者所受到的教育,以至于过去信仰的影响,他们就想说不定应当遵守一些规则才能确保人得救恩,而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这些是根本无须要这样做的,他们感觉到他们的信心就足已解决问题了,至于吃什么,不吃什么,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10
我们进一步在这里要具体的讨论一下这些在当时到底是指什么呢?如果我们参考哥林多前书八章(哥林多前书只是在保罗写了罗马书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所发出的,所以有理由可以看作是在早期教会当中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就是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八章一节说:“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四节:“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们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么;也知道上帝只有一位,再没有别的上帝。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都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有的。但人不都有这等知识。有人到如今因拜惯了偶像,就以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们的良心既然软弱,也就污秽了。其实食物不能叫上帝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哥林多前书第十章二十五节:“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11
二十七节:“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二十八节:“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偶像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
§12
罗马书十四章二十一节则说:“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你有信心,就当在上帝面前守着。”看来罗马书在这里所讨论的是同样问题,就是关于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
§13
有一部分信徒就认为,这些偶像根本不是神,所以对祭过偶像的食物不以为然;但另一等人,却有所疑惑,有所顾忌,他们认为倒不如所有这些我都不吃。我单单吃蔬菜,以此来避免祭偶像的这些肉类,其实在耶路撒冷的大会里面,曾经对这问题已有了决议,使徒行传十五章十九节,雅各就是大会的主席,他说:“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上帝的外邦人,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二十八节:“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这几件你们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愿你们平安。”可以说这也就是吃蔬菜,不吃其它的肉类,怕这些肉类是祭过偶像的。但在耶路撒冷大会之后,发生在哥林多教会的情况又有所发展,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面,在一个更深的层面,认为偶像根本算不得什么,所以祭偶像之物也就不必斤斤计较,但是保罗同时又提出一个更高的原则,就当从爱心出发,从别人的良心出发,绝对不要绊跌别人,绝对不要使一个弟兄因着你的知识,你的自由而忧愁。
§14
我们可以这样说:这里不是讨论吃素菜或者是吃荤菜的问题,而是联系到一些传统习俗和祭祀偶像的,或者与献祭有关的肉类的问题,因为明显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伊甸园当中,人是素食的,吃树上的果子和菜蔬。创世纪一章二十九节:“上帝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那个时候地上的走兽、飞鸟也都是以青草为食物,至于将来到了天国的时候,人又回到过去伊甸园的情况,可以看以赛亚书六十五章,“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二十五节:“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启示录二十二章论到将来新天新地说: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只是在洪水以后上帝才准人吃肉类,而且是洁净的肉类,无疑的,所有的祭司以及古代的先祖,甚至包括我们的主耶稣在世界上也是只吃洁净的肉类,但这只是罪进入世界以后,上帝许可,但并不是上帝原来的旨意和他的本性。
§15
其次这里更不是抹煞洁净和不洁净之间的一个界限。我们看使徒行传第十章,彼得在约帕见异象,九节说:“第二天,他们行路将近那城,彼得约在午正,上房顶去祷告。觉得饿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预备饭的时候,彼得魂游象外,看见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又有声音向他说:彼得,起来,宰了吃。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这样一连三次,那物随即收回天上去了。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站在门口喊着问:有称呼彼得的西门住在这里没有。彼得还思想异象的时候,圣灵向他说:有三个人来找你。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
§16
以后彼得领悟了,在二十七节:“彼得和他说着话进去,见有好些人在那里聚集,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但上帝已经指示我,无论什么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洁净的。”所以这里第一点这是异象;第二表明了,彼得从来没有吃过俗物和不洁净的动物;第三,就连在异象,彼得还是没有吃而且结果这些不洁净之物被收上去了;第四,非常明显的,这里所谓不洁净的物,是指着犹太人的观念当中认为外邦人是不洁净的,上帝要消除彼得这种属犹太人的错误观念,第十一章彼得和那些割礼派的人辩论的时候,也重新提出这次经历,所以明显这里不是指着食物的洁净与否。
§17
同样马太福音十五章,耶稣所讲的,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才能污秽人,是从吃饭前洗手不洗手而讲起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从耶路撒冷来见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么犯古人的遗传,因为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洗手,耶稣回答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上帝的诫命呢?耶稣并不是说反对这个饭前洗手的卫生规则或者说漠视病从口入的教训,耶稣只是指出了更重要的问题,耶稣说:“岂不知凡入口的只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到茅厕里吗?唯独出口的才是从心里面发出的,这才污秽人,因为从心里发出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
§18
所以明显的,这里罗马书十四章所讲的,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以及耶稣所讲的,凡是入口的不能污秽人意味着,凡是一切不合卫生的,污脏的,有毒的也可以吃,也不要紧。不是这意思,明显不是这意思。至于提摩太前书四章三至五节讨论的也是在这个与宗教礼仪或社会习俗有关的范畴里,不过只是更深一层,不单单是自己不吃的问题,而是禁戒的问题,尤其是禁戒别人的问题。
§19
我们再从正面讲,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第一节不是说“要将我们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吗?这里很清楚,我们的身体一定要保持一个健康圣洁的状态,因为我们是一个活祭,就连旧约的祭牲,虽然是要宰杀的,都是要没有瑕疵、没有斑点的,没有残疾的,何况当为活祭呢?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七章一节:“亲爱的弟兄们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六章十二节又讲:“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他的辖制,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上帝要叫这两样都废坏。”十五节:“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十九节:“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圣灵的殿么?这圣灵是从上帝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上帝。”第九章二十七节:“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哥林多前书三章十六节,“岂不知你们是上帝的殿,上帝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毁坏那人。因为上帝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20
所以圣经的基督教并不和早期的知识派主义所讲的那样,把身体和灵魂割裂开来,认为身体,肉体是罪恶的,唯有灵是圣洁的,圣经并不认同这一点,相反,把灵与体两者认为是互相关联的,彼此影响的,所以基督徒今天还是要注意身体的健康,还是要从卫生节制、健康的原则出发,选择那些富有营养的,可口的食物,而且能够在自己的身子上由于有健康,可以更好的为人服务,更好的事奉主,以及荣耀上帝。
§21
但千万不要以为吃蔬菜就可以得救或者论断取用其它食物的人,或者说不吃素菜就不得救,这样就会重蹈类似割礼派的覆辙。食物本身不能叫上帝看中我们,我们也不可因食物毁坏上帝的工程。罗马书十四章二十节的教训是人应当积极地保持健康,追求健康,但健康本身还不是我们人生的目的,人更当追求清洁,圣洁,但是不要只洗净了杯盘的外面,里面却是充满了污秽,人体的卫生或者是饮食的清洁,都是需要的,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圣洁和清新,这是有关罗马书十四章联系到食物问题的一些探讨和研究。但保罗在十四章里面更加联系到和别人的关系。这个我们留待下一讲来讨论,愿上帝能赐福给我们,让我们在主面前谦卑的受教,领受圣经的光照以及圣灵的感动,使我们过一种健康以及荣耀上帝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