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研究

第20讲 献身基督徒的人际关系
§1 12:9-21
§2 罗马书的后半部,就是实践的部分,十二章是历代以来基督徒最喜欢颂读的一个篇幅,我们已经用了两讲,第一讲讲到我们跟上帝的关系,就是献身,要去明白他的旨意以及遵行他的旨意,这是十二章第一至二节。十二章三至八节我们讲了一个献身的基督徒,应当怎么样看待自己,就是不要看得过于太高,当然也不要太低,而是要看得合乎中道。骄傲自卑是人性当中两个错误的倾向,会使我们的心理失去平衡,但人唯有在上帝赐恩的背景下来看我们自己,既看到上帝给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恩赐,但一个人又不可能有所有的恩赐,恩赐自然是来自上帝,我们就没有骄傲的理由,但既然上帝赐恩给我们,我们也没有妄自菲薄的必要,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开始处理对其他人的关系,而首先保罗在这里提到的似乎主要是讲作为教会当中的肢体,应当分工合作,既看到要发挥自己,上帝给我们的恩赐,更要尊重,欣赏上帝给其他人的恩赐,需要专心尽到自己的职分和做好本位的工作,又要和其他的弟兄姊妹,其他的肢体互相的联络,互想的帮助,既不要自高,蔑视别人,但是也不要埋没上帝给我们的恩赐,推卸责任。
§3 第九节到二十一节讲到一个献身基督徒他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处境当中的关系,包括了对一般人,对圣徒,对处在喜乐和悲哀当中的人,也包括了对仇敌的关系,我们说要调整我们跟人的关系,处理好我们跟其他人的关系,他的基础是我们的心要在上帝面前先端正,意思是先要调整和处理我们跟上帝之间的关系,这点我们千万不要忘记。
§4 第九节:“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第十节:“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可以说圣经或者基督教有一个极其伟大的信息,就是爱,如果说我们爱只是因为上帝先爱我们,所以我们就爱上帝,但是爱上帝的人,这里要求我们的爱必须要完全的真诚,不可虚假,出卖耶稣的犹大是虚伪的最好例子。他用亲嘴的暗号来出卖耶稣,又当看到马利亚用香膏来膏主的时候,他就发出高论,为什么不把它变卖成三十两银子来周济穷人,多么虚伪的犹大,他的言行非但一文不值,而且令人作呕。但圣经当中留下更多感人的爱的事迹,旧约里面约拿单对大卫的感情,他不顾自己的地位,安全,甚至生命,他爱惜大卫。新约里面也很多,一个一般人不很注意的人,就是阿尼色弗,保罗论到他说:因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链为耻,反倒在罗马的时候,殷勤的找我,并且找着了。
§5 我们怎么才能够做到真的爱,真诚的爱呢?这里说:“恶要厌恶,善要亲近。”我们人性是很软弱的,我们的心也不是完全的,唯有我们不断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厌恶放弃那些恶的倾向,而要亲近善,恋慕善,这是我们在自己心里的功夫。第二,一个真正的爱,并不是一个泛爱主义者,或者是不分辩是非的,不是的,爱是一个有性格的,一个大丈夫,而不是一个滥交的淫妇,还要厌恶那些恶的事情,以及远离那些作恶的人,喜欢亲近善,喜欢和善人交往,其次,爱也是要有所表现的,所以这里说,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或者说在兄弟友爱当中,要彼此亲切的对待,我们不能说心里面充满着火热的爱,但是在外表上冷若冰霜的去对待弟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不爱一个人,和一个人有意见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表现得冷淡一些,所以这里面防止两个倾向,一个是虚伪的做作,是有企图的表现热心,或者是爱心,为了要达到自己某种目的,或者是沽名钓誉或者是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另外一点也要防备,如果有真正的爱,必须也在外面显出来,要对人,对弟兄要亲热和亲切。另外一个表示,就是在彼此推让,荣誉当前的时候不是你争我夺、利益在即的时候不是推倒别人,自己上前去夺取,不是,推让也是说明我们爱别人的一个方面,同时这里要作一个彼此的问题,感情能够打动感情,推让能够引出更大的推让,这是彼此之间的事情,但虽然是彼此,我们自己应当是主动,应当带头来发扬这种精神,孔融让梨,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耶稣基督是与上帝同等,但他并不是把持不舍,反倒虚己。著名的圣画,祈祷的手的作者丢勒,他跟他的同仁之间彼此推让的精神也是很感人。丢勒之所以能够在圣画上有贡献是由于他朋友的谦让。圣经讲:主已经近了,应当让众人知道我们谦让的心,我们怎么样能够理解,当雅各,约翰拥着他的母亲到主面前,心想得着耶稣国度当中最高的位子,这个怎么能够表现是出于爱呢?当然不是。
§6 十一节说:“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这一节,既可以看作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但如果联系到上面的爱人这方面,爱弟兄这方面呢,我们也可以这样来体会,就是爱是永不止息的,我们应当不断的殷勤,努力去爱人。有的时候,我们不能为人做一点事情以表示我们的爱,无非是我们懒惰的关系,无非是我们心里的热情减退的关系,在末世的时候更加要注意,耶稣说:只因不法的事增多,所以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的冷淡了,但这里是要我们心里火热,按着原文的意思就是说,要像沸点这样,常常服事主,耶稣说,这些事情就是说,给饥饿的人吃,给赤身露体的人穿,接待那些寄居的客旅,探望那些有病的,在监狱当中的人,所有这些事都是爱的表现。耶稣说,你们既做在我最小的一个小子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我们这样做就等于在服事主。服事主并不需要我们从早到晚就跪在地上祷告,或者是一周当中的所有时间和日子都到礼拜堂去,不是的,当然任何的爱都会让我们付出代价,代价就是有的时候是时间,有的时候是精力,有的时候是物质和钱财。只有自己不断的殷勤,发展我们的才干,不断努力工作,以至于有更多帮助人的条件,我们才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殷勤不可以懒惰也是我们去爱人的一个基础,心志上更加要火热。
§7 而在灵魂的深处,不断的借着善行,服务,借着爱心来事奉主,常常服事主,原文也包含着一个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保罗在其它书信里面讲,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人更当如此,要殷勤于人也要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善于发挥,越是闲懒的人,越会漏失许许多多的良机,心灰意冷的人和心灵火热的人,可以说他们人生的效果对人的影响完全是不同。我们如果是闲散懒惰,我们心里也冷淡的话,就会不愿意去作礼拜,不愿意去为主作见证,或者是为主出力,你说是吗?
§8 第十二节,又是一节非常宝贵的圣经,“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我常常喜欢引用这节圣经和其他的弟兄姊妹共勉,特别是与那些在痛苦当中的弟兄姊妹共勉。我记得在我结婚的时候,我和我太太交换的礼物当中,我就摘录了这节圣经,把它写在我们祷告的垫子上。一个人有盼望,他就会有喜乐,如果我们失去了喜乐,住在忧伤当中,就表明我们没有真正盼望。如果说,我们相信耶稣必定要再来,但是我们整个的生活,就是那么的悲观,失望的话,这决不表明我们已经有了真正的信仰,也不表明我们相信耶稣必定要再来。但人生也确实不是一帆风顺,在患难中呢,就要有忍耐,这个忍耐不是消极的,可以体会作是一种必胜的一种坚毅,去面对这些苦难。保罗在第五章第三节说: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所以患难的本身就是帮助我们培养忍耐,而忍耐,就老练了。当一个人老练了,有经验了,他就又生出盼望来,而盼望当中又可以有喜乐了。雅各特别勉励我们,但忍耐也当成功。我们开始能够忍,但后来就放弃了,一个病人开始还能够忍受疾病的痛苦,但是到后来折磨的时间长了,他也就完全的丧失了求生的意念。祷告要恒切。靠我们自己实在是不行,我们的力量,我们的一切都是有限,所以我们就要祷告,要仰望上帝的帮助,从他那儿得着力量,得着支持,得着应许。耶稣在路加福音十八章,开始讲了一个比喻:就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因为上帝纵然忍了多时,就一定会为他的子民伸手。
§9 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这也是基督徒的人际关系当中的,或者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耶稣曾经说:常有穷人与你们同在,而对那些奉献给上帝的这些人,尤其是在第一世纪,或者在异教的家庭背影,或者社会背影下,他们往往会遭到很多的困难,有的时候他们的生计被剥夺,他们的产业受到掳掠,或者他们的工作机会受到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分享自己所有的,另外也分担他们的重担,对客人也要一味地款待。意思就是说,要非常的热诚,尽力,这是基督徒的一个美德,可以说是从亚伯拉罕,以撒所传下来的一个好传统,就是好客的作风。希伯来书十三章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那天使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接待他,这个意义不一定很大,但当我们帮助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他或者穿着简陋的衣服,带着憔悴的脸容,或者背着沉重的担子,我们接待他,就带来天国的赏赐。
§10 那么对于逼迫基督的人如何呢?保罗说:“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如果说在耶稣以前的一位祭司,撒迦利亚在圣殿被杀的时候,他求上帝为他伸冤的话,那么在耶稣以后的司提反,当那些恶人、暴徒用石头把他打死的时候,他就效学了主耶稣的榜样,使徒行传第七章五十九节:“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受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如果不是一个献身的人,如果不是一个天天把自己的老我钉在十字架的人,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所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的各种人。
§11 另外十五节保罗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基督徒绝对不是一个独善其身的人。更加不是一个独自修行,而不管世界死、活、痛,痒的人。不是,他是追求一个深刻的感情,多么崇高的情操,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不一定处在快乐的光景,但是我们应该要求我们自己与喜乐的人同乐。我们有的时候自己不一定处在很忧愁,或者为难的时刻,但是我们要与哀哭的人同哭,分享别人的喜乐分担别人的苦处,基督徒的感情应该圣化,超越他个人的感受。他的心在扩大;他的心包容了很多的人,有时候包容了世界。耶稣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他们必得安慰,他为世界上很多有痛楚的人一起哀恸,但他们的哀恸要变为有福的快乐,世界上很多人只愿意独享快乐,或者当别人快乐的时候,自己就不满。这种现象甚至有些人是幸灾乐祸,别人遭灾他就欢喜快乐,但基督徒,一个献身的人正好是与世界的风尚相背的。怪不得有这么多人读罗马书十二章,因为实在是佳美的篇幅,每一个句子都好像是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名言,其实何止是名言,这就是上帝的教训。
§12 十六节;“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彼此同心,也就是要和人生活在和谐当中,但我们的前题第一,还是要不效法这世界,如果我们效法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根本就是四分五裂,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相反我们要心意更新而变化,要按着上帝的心意,而去变化。这才是我们同心的基础,除非我们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否则的话人是很容易骄傲的。其实骄傲本来就是罪恶的一个毒根,路锡甫犯罪是如此,亚当、夏娃犯罪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唯有驱逐这些骄傲的意念,不能眼睛长在额头上,保罗说: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意思是永远不拒绝那些社会上被人认为是低阶层的人,缺少教育,没有财富,被人歧视的人,我们应当乐于和他们做朋友,和他们交往,耶稣在世界上就是如此,他乐意跟税吏、娼妓、长大麻风的人来往。为的是帮助他们,安慰他们,鼓励他们,我们有的时候不能俯就卑微的人,或者卑微的事,就是我们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大材不能小用,或者自己有学识,不甘于俯就卑微的人。
§13 最后一段是,“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十九节:“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14 基督徒的生活道路是不平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还有一个就是怎么样面对那些反对的人,逼迫你的,敌挡你的人,甚至是你的仇敌。这一段开始是不以恶报恶。结束是,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面对着邪恶,或者是恶人,有三种对待,第一、不要以恶报恶。第二、不可为恶所胜。这包括两方面,一个不可以示弱,反而被恶人恶事所胜过。第三、不能在内心当中被恶人,或恶事所引诱,所带坏。但基督徒还有比这更大的目标,就是要以善胜恶,在基督徒的人际关系当中,似乎永远提出一些积极的,主动的,正面的要求,对于恶事这样来反应。
§15 对于善美的事情,也就是众人以为美的事情,要留心去做,不要与众寡合。如果这件事情确实是美事,那么无论是不是教会提倡的,或者基督徒发起的,或者甚至一般人所热衷的,只要是善美的事情,我们都要留意的去做,而不要疏忽。时间就是在那些罪恶的事情上和我们是敌对的。除此之外,我们不应成为孤家寡人,或者自命清高。
§16 下面又有一个积极的要求,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三个字在这里强调,一个是“总要”,一个是“尽力”,一个是“众人”和睦,有的时候我们跟少数人和好,有的时候在追求和睦的事情上,我们没有自己尽到我们的力量。有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这是一个总的要求,但是这里面也给了我们一个暗示,若是能行。有的时候事情并不以你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尽管你抱着一个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是也尽到你的力量,去和众人和睦,但并不等于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跟你和睦,因为有的时候光明之子和黑暗之子是不能相合的,就像基督和彼列也是不能相合一样,但这并不防碍,也并不减低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尽我们的力量。并且要越来越多,更多的,甚至追求与所有的人和睦。
§17 下面说: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伏在审判的主面前,相信他的公义,相信他的法度,他的审判,等候真理,与其我们自己发怒,不如听凭主怒。雅各说,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也没有人能够对敌?因为主已经答应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下面的经文第二十节:有的时候被人所不理解,或者是误解,甚是曲解,难道基督徒是一个是非不分,没有爱憎感觉的人吗?这就是错了。我愿意提出这样几点:第一个,这是在物质的领域里面,这里说你的仇敌饿了,渴了,这些都应当帮助他不等于我们要把真理屈服,或者是卸下我们的信仰的旗帜,或者是姑息,纵恿罪恶,不是的,在物质的领域里面,我们正像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坏人,将雨露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一样,其次这里是掌握一个主动,即使不要在求情,更不要在敌人的威胁下做这些事情,相反是掌握一个主动。第三,这里特别是指着一个私仇,而不是指着公敌,私仇是在你的权利范围里面,公敌不在你的控制和管理的范围之内。第四,这里更加积极地说,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这怎么体会呢?一方面是你用这样爱心的举动去对待你的私敌和仇人,上帝说不定就借着这个溶化他一颗刚硬的心,就像炭火一样。但如果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受感动,那么这个就成为将来审判他的烈火。
§18 我们走天路历程并不是容易的,有很多困难的问题要处理,有很多复杂的情况要面对,有各种不同的人要遇到,所以但愿主帮助我们在献身的前题下,在很清楚的认识自己的亮光当中,能够处理好对教会弟兄姊妹,对外人,甚至对于仇敌的各种关系,愿上帝能够帮助我们。
已选中 0 条 (可复制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