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研究

第09讲 因信称义
§1 我们上一讲一起学习了罗马书第四章,题目讲到因信称义的榜样,就是亚伯拉罕。保罗在针对着那些律法主义,以及犹太教的弊端,所以保罗就强调,人称义是借着信,因信称义的名字也就因此而来,就是说,人因为信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救主,认识到自己有罪,需要这位主,而向他恳求赦免和洁净,按着上帝信实的应许,我们就得以称义,所以守律法不能使我们称义,守割礼更不能使我们称义,但保罗这里所指出来的信,是一个活泼的信心,实际上是有行动来表现的信心,在亚伯拉罕生以撒,以及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事情上,都表明这一点。
§2 这讲我们要继续学习罗马书第五章,题目还是用因信称义,这章圣经里面讲到了因信称义所带来的福分,以及因信称义的继续和因信称义的缘由,及它的功效。
§3 我们先看第五章一至五节;可以说这是因信称义所带来的福分以及因信称义的继续,保罗一开始就说:五章一节,“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相和。”得与上帝相和这就是称义带来的福分和转变,在此之前人和上帝是处在一种不正常的关系,可以说是敌对的状态。在第五章九至十节,也提到了这个,所以称义在原文,它的根本的意思,也就是改变关系,重新和上帝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是一种和好的关系,上帝的圣洁,是容忍不了任何罪恶的,当我们是个罪人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得蒙上帝的喜悦,但惟有今天,当我们藏身在那位无罪的耶稣基督里面的时候,上帝看我们就是通过耶稣来看我们,形象化一点讲,就是基督的义覆盖了我们,我们穿戴了耶稣基督的义袍,以致上帝不再看我们本身的污秽,凶恶,我们信心的手握住基督,而且让我们自己藏身在他里面,耶稣基督就把我们带到上帝面前,上帝也就因着耶稣基督接纳我们,喜悦我们,言归于好,结束过去的对立,甚至敌对的状态。
§4 但是否到此为止呢?不是的,保罗在第二节说:“我们又借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上帝的荣耀。”因信称义只是重新建立关系的第一步,以后还必须要发展这关系,继续往前走。这里面有三个要素,一个是上帝的恩典,一个是耶稣基督,他的牺牲,他的救赎,第三个要素,就是人要相信,如果我们读到第五节,我们还会看到另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圣灵在人心中的工作,只有当人看到上帝凭什么向我们施恩,基督为什么为我们牺牲,原来是出于他的爱,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就会有一种生发仁爱的信心去相信他,也爱他,并爱他所爱的。
§5 这两节指出来了一个前进的方向,或者是人和基督建立关系的不同阶段,首先是我们要相信耶稣基督的生、死、复活,为我们带来称义的可能性。而进一步,我们要盼望上帝的荣耀,这个荣耀就是上帝的义,不单单是算为我们的义,而且要赐给我们。同样借着他的恩典,借着人的相信,上帝在耶稣里的义要成就在我们这些人的身上以显出上帝的荣耀来,上帝愿意赦免人的罪,这固然是他的荣耀,正像圣经讲:连这人宽恕人的过犯,也是人的荣耀一样。
§6 但是上帝的荣耀,第二方面,更加显现在他改变我们这个罪人,使我们脱离罪,以至我们有好行为放在灯台上,使人看见了就归荣耀给上帝,在人的身上回复上帝的形象,这是莫大的荣耀。
§7 第三方面,盼望上帝的荣耀是指着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是为我们带来了无比的荣耀,那时候非但人已经恢复了上帝的形象,而且我们也将重新生活在光明、美丽、荣耀的境地。非但心灵得赎,而且身体也得赎,到那个时候,永生已经不止是一个荣耀的盼望。永生已经是所盼望到的荣耀。对一个人来讲,他过去的愆尤过犯都能够得着赦免,心灵里面没有一种罪疚,或者压迫的感觉,这是多么的快乐,一个人如果在信了主以后,在不断的长进,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追求上帝的国,和上帝的义,而且一直有进展,这是何等的快乐。第三,一个人如果想到,在耶稣基督再来之日所带来的荣耀,而他能够因着上帝的恩典有份在其中,这是何等的欢喜快乐。
§8 第三节说:“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不要以为欢欢喜喜就没有患难,或者说有了患难就不能欢欢喜喜的,这似乎是矛盾的,但在基督徒的经验当中是统一的,这里面一方面让我们认识到现实,在现实的生活,包括基督徒的生活当中仍然是有患难的一面,不要说是初世纪的基督徒,二十世纪的基督徒更是如此。而另一方面来讲,一个基督徒荣耀的盼望,能够使得患难成为一个变相的祝福,能够使得患难生发在人的身上结出美好的果子来。
§9 所以保罗说:“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炼,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患难生忍耐。一个人初次生病,往往会不忍耐,但是一个久病的人,就有可能学会忍耐。实际上英文的病人这个字,和忍耐是同一个字根(Patiense)。不单单是身体的疾病,同样的生活上的压力,精神上的磨练都是如此,如果我们是在盼望的大光光照之下,就有转化的可能,如果知道患难也能够生出有益的果子也增加了它的可能性。
§10 而忍耐慢慢就生出老练来,老练在英文也用了一个有经验的意思。一个新兵在战场上开始的时候往往是坐立不安,是急躁的,甚至想离开战场,回到家乡。但日久天长,在这个弥漫了炮火当中呆久了,慢慢也就有了忍耐的心,而忍耐,他最后就成为一个老兵,很老练。人生的战场上也是如此,而老练又生盼望,似乎又回头了,其实这是在不同的水平,和层面上的一个循环,盼望能够使人在患难当中得着力量,能使人生出忍耐,而最后经过了老练的阶段,又生出新的盼望来,没有盼望的忍耐,多少带点阿Q的精神,而有盼望的忍耐,往往使人生发更大、更高的盼望。
§11 盼望不至于羞耻,希伯来书十一章,就提到亚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等等,他们都是有信心,有盼望的人,十一至十六节说:“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什么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的话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12 有基督所赐的荣耀盼望的人,既避免他做可羞耻的事,也使他即或在人生的幽暗当中,或者是在孤独当中,或者是在尴尬的场合,甚至在逼迫之下,他们也不会为他们的信仰感到羞耻,不会为他们的人生感到羞耻,为什么呢?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里,爱里面没有惧怕,爱使人不感到羞耻。一个孩子如果真正的爱他的父母,难道会因他的父母出生于农村而感到羞耻吗?如果一个基督徒真正是爱主的话,能会因为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而感到羞耻吗?抹大拉的马利亚,约翰,还有些其他的妇女,不是跟到十字架下吗?亚利马太的约瑟,和尼哥底母,不是愿意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尸体吗?如果按人的眼光看,耶稣是死在最耻辱的十字架上,但是按着一个爱耶稣的人看,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中世纪布拉克大学校长,宗教改革家──胡斯约翰,是被天主教异端裁判所用火烧死的,头上戴着像魔鬼一样的尖帽子,写了很多侮辱性的话语,但胡斯约翰说:耶稣基督为我戴荆棘的冠冕,我今天为他带这一个耻辱的冠冕,他不感到羞耻,而且是荣耀。
§13 但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够爱主呢?怎么会有真正的爱心呢?主的圣灵把上帝的爱浇灌在人的心里,我们如果是没有爱也做不到这一点了,这一段让我们看到因信称义在我们人生当中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就是调整了,恢复了和上帝之间原有的关系,重新和睦,消除敌对状态,而且还给我们另一个信息就是说,不是到此为止我们就裹足不前,我们更要因着信,而进入到上帝其它的恩典当中去,就是逐渐的让耶稣基督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以至我们在盼望基督的荣耀的过程当中渐渐的改变我们的形象,和完美我们的人生。
§14 第六至十一节;这一段可以说和上面一段似乎是平行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加深了上面一段的意思,第六节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15 称义在这部分上,是上帝为我们做的,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无非是显明他的爱,所以不单单要看到上帝的计划,上帝的预定,以及上帝向我们所提供的基督,更重要的要透过这些看到上帝莫测的大爱,这里保罗就体会到,耶稣基督是为罪人死,在这世界上即或是为一个好人死也不是那么容易,或者是多的。而为那些实在是有价值的人去死,或者是有人愿意准备这样做,比如说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为了自己所爱的,所尊敬的。但是上帝的爱,是在我们仍然是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不是说:我们已经投降了,已经改变了和他的敌对状态,然后他爱我们,而是他的爱,牺牲的爱,带来我们关系的改变。
§16 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有一位恶人谋杀一位基督徒,结果失败了,被捕判处死刑,但这位基督徒叫缅娜,她想起上帝的话说,当爱你的仇敌,于是她就去见华盛顿大将,请求赦免那个恶人的死罪,华盛顿不答应,他说:我不能赦免你不幸的友人的死罪,缅娜一听就说:他不是我的友人,乃是谋杀我的仇敌。华盛顿就非常受感动,你为了拯救你的仇敌,竟远道而来。因着你的爱心,我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就写好了特赦令让她带去,赶到刑场,临行刑的半小时,基督徒缅娜到了,这个恶人一看以为她是来看好戏,看他处死,所以他心里非常的憎恨,但是缅娜急忙的跑到执行官的面前递上那张特赦令,执行官当时就宣布特赦了这个恶犯,恶犯就跪倒在缅娜面前,眼中流泪感谢她以爱报恨,救他免于死亡。这个基督徒的爱来自基督,她愿意追随基督,上帝爱我们的爱,就是如此的深厚浩大。
§17 第九节说:“现在我们既靠着他的血称义,就更要借着他免去上帝的忿怒。”缅娜的爱固然是动人,但是基督为着我们这班敌挡上帝的人,他既然愿意舍身,这爱更是奇妙莫测,保罗说:既然是基督为我们成就了这一切,就更要借着耶稣基督免去上帝的忿怒。
§18 第十节说:“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停战不交恶,这只是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不仅我们不至于灭亡,反得永生,借着耶稣基督的生命,所留下的榜样,我们知道怎么样追求上帝的义,借着他所奉献的生命,我们可以寻回由于我们的罪所丧失的生命,永恒的生命,和道德的生命,而且还不单是这样,接着“不但如此,我们既借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和好,也就借他以上帝为乐。”这是一个理想的境地,可以说,基督徒信耶稣不单单是为了消灾灭祸,为了得到永生,更是一个彻底的改变。以前躲避、厌恶上帝,憎恨上帝、咒骂上帝,但现在以上帝为乐!这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我们从此就喜爱上帝,以上帝为我们心中的快乐,多多的亲近他,赞美他,传扬他,高举他,尊荣他。
§19 第二个意思,就是在上帝里面快乐。
§20 最后一个段落,是从十二节开始到这一章的结束,可以说主要是讲到:为什么有因信称义这回事情,以及它所带来的效果,它的中心是说,罪是由亚当而来的,而恩典是由基督而得到的。
§21 十二至十四节是讲到罪和死亡,亚当和我们的关系,十二节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这节经文是按照逻辑而讲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罪导致死亡,我们的始祖违背了上帝的吩咐,上帝说: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他们怀疑,不信,不尊重上帝的权威;相反他们相信,他们接受,他们看重撒但的建议,结果他们犯了罪,道德的死亡,和最后肉身的死亡也就临到了我们的始祖,罪已经进入了世界,但这里讲:死临到了众人,是因为众人都犯了罪,他并没有强调认罪,他也认出我们的始祖固然犯罪,招致了死亡,但是我们死亡也是因着我们犯罪的缘故。
§22 那么人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呢?不是的,保罗在这里除了讲到我们的始祖亚当,就是前亚当,第一个亚当,保罗也讲到了后亚当,第二个亚当,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而且把亚当和基督作了个对比,亚当由于犯罪引进了死亡,基督由于顺从,以至引进了永生,而律法在和罪,以及和律法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也是这一段要讨论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23 这一讲我们就学习到这,下一讲我们继续从十二节开始学习,研究。
已选中 0 条 (可复制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