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研究

第08讲 亚伯拉罕和因信称义
§1 保罗在罗马书第一到第三章,讲到了福音。以后,就讲到了外邦人,或者是犹太人,都是伏在罪恶之下,都需要福音,而在上帝面前称义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借着因信耶稣基督而得称为义,犹太人虽然最早得到上帝的话语,上帝的律法,也有一些宗教上的制度、法规,比如割礼等等。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使人称义,人不能靠着自己立功来称义,人也不能靠着自己的力量去遵行上帝的律法去称义,更不能靠着受割礼而称义,必需要借着信心,信靠主耶稣基督,然后才得以称义。
§2 保罗从第三段开始,他就多次的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或者是直接的回答一些人的问题,来阐明真道,第三章的最后一段是二十九节;难道上帝只作犹太人的上帝吗?不也作外邦人的上帝吗?是的,也作外邦人的上帝,上帝既是一位,他就要称那因信受割礼的为义。这样,我们因信废了律法吗?断乎不是!更是坚固律法。
§3 讲到犹太人,讲到律法,或者是割礼,没有不联系到亚伯拉罕的,因为亚伯拉罕可以说是犹太人的祖宗,割礼又是从他而来的,保罗既证明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恶之下,也提到了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除了第三章所讲到的,那么这样犹太人有什么长处呢?保罗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有这个特权,先得着上帝的教导和一切有关的律法礼义,但是他们有义务和责任,非但自已要遵行,而且去教导别人,只是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
§4 现在第四章一节这样讲;“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第二节,“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上帝面前并无可夸。”我们可以说:亚伯拉罕在肉体当中也从上帝得着了些福分,比如:按肉身说,他本来是没有子女的,他不能生育,但是上帝借着他的恩典,给了他以撒来继承他的产业,但我们要知道,以撒只是作为一个将来要使万国得福的,耶稣基督的一个预表,首先这是上帝的恩典,是出于主的应许。亚伯拉罕起先不相信,至少是迟疑了,但后来他信了,也就得着了。所以在亚伯拉罕一百岁的时候,就得着了一个承受产业的以撒,这不能说是亚伯拉罕凭肉体所得着的福分。其次上帝吩咐亚伯拉罕所有家中的男丁都守割礼,这在一方面讲,也确实是亚伯拉罕所得到的肉体上的一种福分,正如我们今天所讲的,犹太人以及阿拉伯人,也就是所有亚伯拉罕的后裔,他们因为行割礼,受割礼,以至于他们今天的男子和女子在许多其它民族所容易患的一些疾病,如阴茎癌,子宫癌等等方面,他们几乎是没有的。这也可以说是亚伯拉罕在肉体当中所得到的另外一种福分,但就割礼的本身所预表的属灵的意思,就是脱离罪恶,驱除污秽,在这一点上不是凭着肉体上的割礼所能得到的,必须要凭着信心接受上帝的应许,以及从他领受力量才能够除去心中的污秽。
§5 所以这样看来,犹太人,或者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都由于上帝的应许,恩典,以及教导,在他们遵行的时候,肉身上还是有所得着的,还是有福的,但在另外一件事上,意思也就是说在称义的事情上,绝对不认为亚伯拉罕和犹太人遵守这些条文礼仪,或者是割礼就能够称义,或者占任何的便宜,更不能受了割礼,或者遵行了某些律法上的条款以至可以在上帝面前夸耀。没有,不能,完全不能。保罗意思就是说:如果亚伯拉罕真是因着行为称义,那么在上帝面前还可以有所夸,但保罗接着引证圣经说:“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这里的关键是亚伯拉罕因着信,结果就得着义,而且起先,将来这义还是算为他的义,保罗就进一步的发挥说:“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上帝,他的信就算为义。”
§6 正如大卫称那在行为以外蒙上帝称为义的人是有福的,他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先简单的解释一下,保罗这里所讲的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与使徒雅各所讲的有矛盾呢?不,我们读一读雅各书:“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的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上帝的朋友。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二十六节:“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1-24,26)虽然雅各在这里所应用的亚伯拉罕的事迹,是指着他献以撒的事情,但就在上帝呼召亚伯拉罕出离他的本族,本乡,到上帝指示他的应许之地的事情上也是如此,怎么能表明亚伯拉罕信上帝要把迦南地赐给他呢?他只有开步走,而不是坐着等,更加不是背道而驰,而是凭着上帝的应许,勇往直前。
§7 那么这样讲保罗和雅各难道真的有矛盾吗?不矛盾,当理解到信心是根,行为是果子,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没有信心的行为也是死的,信心是借着行为表明出来,行为也是因着信心才得以产生。而所讲的信心,或者是行为都是以上帝的话语,上帝的应许为依据的,但这里面有个先后,信心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事务的根本,虽然它不能跟行为分隔,人就是因着不信,不顺从,以及不尊重上帝的话语和要求,以至犯罪和破坏了跟上帝之间原有的关系,所以回复到上帝面前,也就是要改变我们的不信为相信,不顺从为顺从,不尊重上帝为尊重上帝。所以在这样的看,信上帝的话,信上帝的应许,信上帝的指示,这就是称义的基础,随着信心而来的便是相应的表现和行为,这也是无可置疑的,根本上保罗和雅各是没有矛盾。
§8 保罗说,人称义不是因着行为,而是因着信,这里的“信”是指着活的信心,也就是指着一定会有行为表现的信心。雅各说,人称义不单是因着信,这里的“信”指没有行为表现的信心,是不能使人称义的。因此二人说法不同,含意是完全相同的。
§9 再者,他们也只是在吸收同一个真理的两个方面,因为背景的不同,因为对象的不同,强调、或者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在这里保罗是针对了犹太人的律法主义,靠行为得救的这样的事项而发的教训,保罗就强调说:亚伯拉罕你们的祖宗是信上帝,这就算是他的义,在称义的事情上不是靠自己做工,更不是靠自己立功,保罗说:做工的得工价,那就不算恩典了,但是称义是一个恩典,这点我们必须要非常清楚的,不是我们该得的,是我们不该得的,这是上帝白白给我们的礼物,不是我们劳力所换来的。
§10 上帝称我们这些信他的罪人为义,因为耶稣基督以他无罪的已经为我们成为罪,他的义就算为我们的义。我们的罪当我们想到承认以后就归到他身上,就是这种交换,但这种交换是建立在我们信耶稣基督确实是我们的救主,确实是为拯救我们而来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的体会,称义就结束了我们过去与上帝之间的敌对的状态,因着我们爱世界,我们是以上帝为敌,因着我们是浪子,我们也叛逆了天父,因着我们是可怒之子,更和上帝在对立的状态,但因着耶稣基督的出现,作他我们的替身,他担代这一切,他改变我们的身份,这就是我们和上帝建立一个新的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知道正像父母子女,或丈夫妻子之间的一个最主要的关系,是一个心灵的关系,如果儿女已经怀疑了父母的爱,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他都是会有另外的想法,那如果丈夫妻子的关系已经破坏了,已经不信任了,那么妻子即使替丈夫煮一顿饭,洗一件衣服,或者反过来丈夫为妻子洗一件衣服,这都是没有价值,甚至是无聊的,所以在信心、信任的、信托的关系上,以此作为据点,这才是最主要的一点。
§11 结合到在割礼这件事情,在第九节保罗说,“如此看来,这福是单加给那受割礼的人吗?不也是加给那未受割礼的人吗?因为我们所说,亚伯拉罕的信就算为他的义,是怎么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礼的时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呢?不是在受割礼的时候,乃是在他未受割礼的时候。”“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这是在创世记第十五章第六节;这是在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要生一个儿子的时候,亚伯拉罕信了,这义也就算为他的了。
§12 所以讲到割礼,那是在创世记第十七章,是亚伯拉罕年九十九岁的时候,已经是在十四年以后的事情。所以保罗说:上帝称亚伯兰为义的时候,是在亚伯兰本身还没有受割礼的时候,这里面有上帝美好的意思。保罗就解释这割礼的本身并不是使亚伯兰称义的事情,只是作为有信心,得称为义的亚伯兰在肉体上的一个记号,或者是印证,这样就使亚伯兰既做受割礼之人的父,也做未受割礼之人的父,既做外邦人当中信上帝之人属灵的父亲,也做以色列犹太人当中信上帝之人的父。但是关键不在乎割礼,而是在乎信,如果有信心的话,那不论是外邦人和犹太人都一样的蒙恩,都一样的得称为义。
§13 就像第三章二十二节所讲的,“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而相反的,如果没有信心的话,那么就算是肉体的犹太人,就算是受了割礼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圣经里面把先祖亚伯拉罕的事迹记在圣经当中,正是要给犹太人,也是要给非犹太人做一个信心的榜样,所以我们称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祖,所以第十二节说:“又作受割礼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礼,并且按着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未受割礼而信之踪迹去行的人。”在保罗的时代,犹太人对割礼是非常的重视,他们认为不受割礼就根本不是犹太人,不管他的父母是谁,在犹太人受割礼的时候,他们做这样的祷告,那从母胎中分别他所爱的,是有福的,而且把他的律例加在他的肉体上的也是有福的,而那些以圣约的记号印证在他的后身上的人也是有福的。拉比们就是这样教导,你们不能吃逾越节的宴席,除非是在你们的肉体上受了亚伯拉罕的印记,就是指着割礼,他们对于那些接受犹太教信仰的人也有这样的要求,除非他们做到这三件事情,就是受洗,献祭和受割礼,否则的话他们就不能进入他们的祭坛当中去。而保罗在这里就是以亚伯拉罕的经历和榜样回答了这些问题。
§14 讲一个抽象的理论,没有比举一个具体的人物或者事件来阐发是更有利的。
§15 在第一到十二节这个段落里面就是讲到亚伯拉罕称义的方法,首先是讲到因信称义,不是因律法称义,这是第一到第八节。其次讲到因信称义,不是因割礼而称义,这是第九到十二节。保罗都是以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来做一个献身的说法。
§16 而从第十三节开始讲到承受上帝的应许也是借着信,而不是借着律法。十三节说:“因为上帝应许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嗣,信就归于虚空,应许也就废弃了。”
§17 我们知道,上帝固然也是在创世记里面称赞亚伯拉罕,把上帝的律例,典章教导他的后代子孙,但是作为亚伯拉罕本来是一个没有后嗣的人,他是因信才得着他的后裔的,而这个后裔又是预表着将来要来的救主。亚伯拉罕怎么样得着这个呢?是上帝说了,他就信,上帝应许了,他就以信心的手去接受,所以后代非但万国因着他和他的后裔而得福,当然这后裔特别指着耶稣基督而讲的,而且就是亚伯拉罕自己和他所有以信为本的后裔,将来能够承受天国,也是出于信心,也是出于上帝的应许。
§18 真实的信心就是相信上帝的应许,那么律法又怎么样呢?十五节说:“因为律法是惹动忿怒的(或者叫人受刑的)哪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
§19 十五节很清楚的讲到律法的基本的功能,是叫人知罪,以及定罪和判定刑罚,当然这是对着违背律法的来讲。但对于顺从他的人,律法就叫人看见上帝的公义、上帝的慈爱、上帝的圣洁,以及上帝对他子民的要求,可惜世界上的人都是违背律法,亏欠上帝荣耀的,所以都在律法的定罪审判的职能之下,但上帝应许了救主要来,要来担当人违背律法的罪过,要使一切信而悔改的人重新得着生命,重新能够与上帝和好,而且有力量遵行上帝的话。亚当本是上帝的儿子,因着犯罪,就成为罪恶之子,但因着上帝差遣他自己独生的儿子为人成为罪,以致我们重生可以得成为上帝的儿女和后嗣,和基督一同承受产业和将来的世界,所以律法不能给我们带来永生,我们必须相信上帝的应许,用信心接受他的恩典,他的恩典就是要赦免我们违背律法的罪,并帮助我们遵守律法,才给我们带回失落的地位以及承受天国的权柄,所以凡是效法亚伯拉罕有信心的人,不论是犹太人,或者是一度并没有得着上帝律法知识的外邦人,都能够因信成为上帝的儿女。
§20 从十七到二十五节;这是重要的一个段落,这里面主要讲到,亚伯拉罕其实也是作为所有信的人的一个代表,那么亚伯拉罕的信心是怎么样的信心呢?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今天世界上有一些所谓唯信主义,就是只强调抽象的信,把信心和行为隔裂,甚至认为有信心就否定行为,但是如果我们看看亚伯拉罕的信心是什么?我们就知道在上帝面前能够蒙悦纳的,能够使人称义的信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21 十七节:“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联系亚伯拉罕的经历,至少这两桩明显的事情;第一,他和他的妻子,都年纪老迈,正像他们自己所说:如同已死的人怎么能够可能有儿女呢?但他信上帝,上帝既然答应他。他信了,以后就得着了,虽然走过弯路,受过教训,但至终还成全了信实的上帝所应许的,他们自己也得到这个信心的果实和报赏。以赛亚五十一章说:“你们这追求公义,寻求耶和华的,当听我言!你们要追想被鉴而出的磐石,被控而出的岩穴。要追想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和生养你们的撒拉;因为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我选召他,赐福与他,使他人数增多。”亚伯拉罕和撒拉本来好像是岩石那样,但上帝从他们的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润泽了以后的千秋万代。
§22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他们以后献他们的独生子以撒的事情上,亚伯拉罕也是这样的相信上帝,他想上帝过去在我不可有生养儿子的时候给了我儿子,今天他要我献上,那么,说不定他要叫以撒在我献祭以后从死里复活,所以亚伯拉罕的信心,是这样的一种信心,就是上帝能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
§23 十八节也是这样解释:“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正如先前所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非但不软弱,“并且仰望上帝的应许,总没有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上帝,”这当然不是指着他在娶夏甲生以实玛利这一段信心软弱和倒退的阶段,而是指着上帝与他重新立约,对他说:我是全能的上帝,你当在我面前做完全人,他信上帝,而且等候上帝的应许,快快的实现。
§24 二十一节:“且满心相信上帝所应许的必能做成。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但保罗说:“算为他义的这句话,不是单为他写的,也是为我们将来得算为义之人写的,就是我们这信上帝使我们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人。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
§25 大家记得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时候,最后在树林里面有只羊羔代替了以撒,所以,耶稣基督在世界的时候他曾经对犹太人讲: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当他看见这羊羔,他就想到上帝所应许的要来的救主,是他代替了人类的死亡。他凭着信心穿越了一切的疑惑和黑暗,看到了要来的救主。
§26 而这个今天对我们来讲,亚伯拉罕这一幕就是预表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是为担当我们的罪过,而被交,为我们的过犯而死,又是为了让我们称义而复活,因为耶稣如果不复活,说明他也是在死的权势之下,他就不能称我们为义,但他从死里复活,说明上帝悦纳他的救赎工作,而且把他所成就的义,也就算做我们的义,让我们为此而感谢他,赞美他。
已选中 0 条 (可复制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