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研究

第06讲 犹太人也需要福音
§1 上一讲我们讲了外邦人他们需要福音,借着上帝所创造的自然界,人有机会可以认识上帝,借着上帝在人心中的工作,人可以说:人在身外和心内都有认识上帝的一个渠道,可是由于罪恶的影响,许许多多的人不认识上帝,敬拜自然界,倒不敬拜创造自然的主,有的人虽然是敬拜上帝,但是以偶像的形式去敬拜他,至于有些人就根本不认识上帝,否定上帝的存在。但比这更严重的是有些人是愿意不认识上帝,愿意放纵罪恶,结果就收受了可怕的结果,如果说:上帝的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那么拒绝福音阻挡真理,藐视上帝的人,非但自己作恶,而且喜欢别人也去犯罪的人,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毁灭和沉沦,正像第一章十八节所讲:“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2 犹太人又如何呢?我们说第一,犹太人也需要福音;第二点就是说,权利和义务,享受和责任是相应的,犹太人享受了,先得上帝福音和真理的权利,他们有相应的义务。第三点,上帝越是给得多的,向他要回的也多,越是得蒙上帝更多亮光的人,他也更需要注意,因为将来受到更严格的审判。可惜犹太人在这两点上都失败了,这就是第二章里面重要的意思。
§3 第一至十一节,这是一个段落,主题是主要按照个人的行为施行报应。第一节说:“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上帝必照真理审判他”。第三节:“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上帝的审判吗?还是你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他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你竟任着你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上帝震怒,显他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他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这几节的意思是明显的,因为在犹太人眼中看,其他的外邦人都是污秽不堪,十恶不赦,是注定要灭亡的,但是他们的手电筒只是照别人,而不照自己,他忘记了自己的本像,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第一保罗在这里很清楚地说:犹太人其实他们与外邦人是一样,甚至更严重。
§4 我们在这里面讨论一个论断的问题,什么叫论断?
§5 大家一定会记得耶稣在马太福音里面所讲的,第七章:“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剌’呢?”在雅各书第四章也讲到,“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现在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论断呢?是不是说,我们发现了人做错了事,我们也就一眼开,一眼闭,或者是根本不要去提醒,劝勉,帮助,指正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又有什么是非,公义和真理呢?不是的,论断是指(在原文是Krino这字含着一个审判的意思)。圣经讲,上帝有一天按着他的律法,会以公义来审判世界和万民,所以审判主是上帝,审判的标准是上帝的律法,我们没有资格审判人,我们没有权利来代替上帝的地位。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五章二十二节说:“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保罗在提摩太后书第四章第一节也说:我在上帝面前,并在将来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稣面前,凭着他的显现和国度嘱咐你,所以除了那些妄自尊大的人,没有人敢僭越雷池,取代基督作为审判主的地位,我们算什么?我们不能审判人,这是第一个思想,第二个,这里的论断是指着论断人心里的动机,只有上帝是鉴察人心,知道人的肺腑心肠的,只有圣灵是动察万事和参透人心的,我们人是目光短浅的,有时甚至是带着有色眼光的,我们的判断不少时候是错误的,甚至是抱着偏见,成见的,我们可以就着人所作出来的事,所表现的行为,就这件事,就这行为来论说,来断定是非。这是可以的,但我们并不知道人的动机,人的心思意念,以及这个举动的内在的心意,相反我们人往往会误会和误解,所以我们不能论断人的动机,但要相信上帝有一天会按着他的全知,全能,来审查人的动机和结果。
§6 第三,这里的论断还包含了一个定罪的意思,同时也是显得自以为义的意思,自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意思,定罪的只能是律法所拥有和固有的,我们和其他的人的义务只是遵行律法,而不是取代律法的功能。相反讲,我们在上帝律法面前,我们都是有缺欠的,往往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在论断的时候如果我们显出高人一等,那就更是危险的了,一个最典形的例子就是,耶稣所讲的一个比喻:在路加福音十八章第九节说:“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这个就是论断,更严重的是这样论断人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所以保罗说,凡是论断人的,无论是谁都没有推诿的,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为论断人的,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这样的人就要受到上帝真理的审判。
§7 所以说,不是不讲是非,也不是说不要主持公义,更不是说不要指责明显的罪恶,只是要避免,代替基督的位子,代替律法的功能,而去论断别人心中隐藏的事情,或者是内在的动机,而又自以为义,其实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这样就会招致上帝的震怒,因为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的人自己就不会悔改,自己就不会感受到上帝的恩赐,宽容和忍耐,相反使自己的心地越来越刚硬。我们不要论断人,因为上帝最后会施行审判,将一切都要显明在基督的台前。传道书十二章最后一段也说:“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须审问。”
§8 我们所信的上帝是公义的上帝,是主持正义的上帝。第七节说:“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上帝不是一个专找差错,喜欢施加刑罚的上帝,他是愿意把一切的福分赐给那些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而不是专门对人吹毛求疵的,上帝要以永生不能朽坏之福赏赐那些人,而不是报赏些沽名钓誉,沾沾自喜的人,但第八节说:“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上帝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上帝不偏待人。”我们说:审判就包含着赏善,罚恶这两个方面,不要偏废己意,审判既是表明上帝的公义,也表明上帝的慈爱,在世间的审判有的时候是不真实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完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世界上有多少的冤案、假案、错案,但是唯有上帝的审判是公正的,是超然的,他不受种族偏见,阶级歧视,性别的差异等等,人间的偏见所影响。
§9 这里说:上帝不偏待人,福分首先是加给犹太人的,当你们拒绝以后,审判也首先临到他们,但是福分不是单单给犹太人的,也是给希腊人的,但如果希腊人,外邦人也拒绝上帝恩召,那也同样要受审判,犯罪的后果首先是在犯人的心灵当中,这就是第一个报应,一个不安的良心,一个受谴责的良心,这就是罪恶所带来的第一个报应,其次往往在身体上也会受到报应,不安的心灵导致一个病态的生活方式,以及构成疾病的主要因素,有些犯罪直接在自己的身上受到妄为当得的报应,比如淫乱,醉酒等等,都是非常明显的,其次除了今生的,自身的,往往罪恶的影响还会牵涉到下一代,甚至后几代,同时会影响到自己的家里,周围的邻居和社会,但即或有些人逃过了今生的审判,似乎逍遥法外,但是天网恢恢逃脱不了上帝最终大日的审判,公义的审判。
§10 基督教教会要防备两个错误的倾向,一个就是这里所指出的论断人,尤其是论断教外的人,不信的人,甚至是自己教会内部的人。第二个危险的倾向是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做和事老,睁一个眼,闭一个眼,不分是非,善恶,黑白,和稀泥八面玲珑不能主持正义,不敢指责罪恶,不善于辨黑白是非,不能积极地去谴责罪恶,帮助犯错误的人不只是扬声责备不公义的事情。愿上帝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这个两种极端,和两种容易犯的错误。
§11 下面从十二到十六节;因为犹太人一直认为他们在上帝面前有种特殊的权利,他们经常说,上帝在地上所有的国民当中,只是爱以色列人,上帝审判外邦人是一个尺子,而审判犹太人呢又是一个尺度,而所有的以色列人,在将来要来到的新天新地里都是有份的,他们甚至说,亚伯拉罕会坐在地狱的门口,要阻止任何的犹太人,甚至邪恶的犹太人进到里面去,我们知道在这个早期的教父当中,或者是在护教士当中有一位叫(Justin-Martgr)因为他是个殉道者,他曾经在他的著作里面,就是说(Trypho,对话的一篇文章中)就谈到这个问题;犹太人说,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按着肉体说,是亚伯拉罕子孙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即使他是一个罪人,或者是不信的,或者是不顺从上帝的都会在永恒的国度里面有份,在一本所为叫《智慧书》里面,他们把上帝对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态度比作一个好像是一个父亲勉励,劝慰他的儿女,另一个对外邦人好像是一个严厉的君王,要定他们的罪,要惩治他们,在《智慧书》十二章二十二节,甚至这样讲:上帝,如果你曾经责打我们的话,那么你一定会鞭打我们的仇敌一千遍之多,犹太人总有这种优越感,像天之骄子那样,保罗就指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
§12 除了上面所讲的,保罗在下面继续地发挥,第十二节,“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律法受审判,(原来在上帝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了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就在上帝借耶稣基督审判人隐秘事的日子,照着我的福音所言。”因为犹太人为律法而夸口,他们认为只有他们是上帝把律法赐给他们。至于那些外邦人,化外人,都是不受律法的光照和教育的,保罗说:是的,但是上帝对那些没有律法的,也有另外一种标准,凡没有律法犯了罪的,也必不按律法灭亡;相反,凡在律法以下犯了罪的,也必按着律法受审判,因为这表明上帝是不偏待人的,是公平的。
§13 另外保罗又说:律法主要不是拿来听的,而是在乎行的,行律法的就称义,至于那些外邦人,以色列以外的民族,他们虽然没有得着上帝全备的律法,但是保罗说,他们如果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情,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意思就是说,圣灵在人的心里面也是有工作的,圣灵不是单单行在以色列人的心中。
§14 律法的功用与其说是刻在两块石板上,更可以说,律法的功用已经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是非的心,所以保罗在这里就借着犹太人在律法的事上所作的文章,进一步的阐发了上帝是不偏待人的,上帝是公正的。
§15 第十七节又说:“你称为犹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着上帝夸口;既从律法中受了教训,就晓得上帝的旨意,也能分别是非,又深信自己是给瞎子领路的,是黑暗中人的光,是蠢笨人的师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识和真理的模范。你既是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你讲说人不可偷窃,自己还偷窃吗?你说人不可奸淫,自己还奸淫吗?你厌恶偶像,自己还偷窃庙中之物吗?你指着律法夸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上帝吗?上帝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
§16 保罗就进一步的发挥了这个教训,律法在乎遵行,不在乎听,犹太人以律法夸口,但自己却违背律法,能说不能行,甚至是假冒为善,只能教导别人,不能训诲自己,只能要求别人,不能要求自己。外邦人中固然是有不少偷窃的、奸淫的、拜偶像的;但犹太人,自命清高、自以为圣洁,其实甚至比外邦人还不如。因为对外邦人讲来,他们还没有充分的亮光,还没有真理光照的机会,而犹太人已经有了,反而是背道而驰,结果这样上帝的名就在外邦人当中,因着这样的假教士而受到了亵渎。
§17 最后一段二十五至二十九节,犹太人非但为他们有道德的律法而夸口,而且他们为他们守割礼而夸口,所以保罗在这里就讨论,“你若是行律法的,割礼固然于你有益;若是犯律法的,你的割礼就算不得割礼。所以那未受割礼的,若遵守律法的条例,他虽然未受割礼,岂不算是有割礼吗?而且那本来未受割礼的,若能全守律法,岂不是要审判你这有仪文和割礼竟犯律法的人吗?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上帝来的。”
§18 割礼我们已经讲过了,无非是一种象征,愿意脱离污秽,脱离罪恶,愿意割断和罪恶的关系,但是如果不守律法,那么即使是肉身上守割礼又算得什么呢?能够因为肉身上守割礼就成为真正的犹太人、以色列人吗?不,所以保罗强调的是一种心灵里的分别为圣,心灵的圣洁,而不在乎外表肉体的一个记号。外表肉体的一个记号,除非是有他心灵的含意,否则的话就是没有价值,相反没有这些宗教外表的记号,但是却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在心灵里面遵照着是非的观念,照着仅有的亮光而去遵行的人,这样的人在上帝面前更是有福。
§19 所以,犹太人的光景是非常的可怜,他们既是犯罪又自以为圣洁,既是违背律法,又以律法夸口,实际是没有得到上帝的喜悦,却希望得到人的称赞,这是非常可悲的景象,所以保罗除了讲到外邦人的罪,他让他自已以色列的同胞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犹太人同样需要福音和
§20 上帝的拯救,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个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可以说,保罗在针对这犹太人的问题如此剖释以后,就希望他们的心能够回到保罗在罗马书的主题上:因信耶稣基督,而得称为义,因着接受上帝的福音,而得蒙拯救。
§21 罗马书第二章主要是讲了非但外邦人需要福音,就是犹太人也是同样的需要福音,可以说,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需要福音。正因为耶稣基督的福音是适合于每一个人的,这才是真正的福音。世界上有所谓对这个秃头的福音的某一种药物,但是不秃头的就对他没有这个需要,有某一种药物对胃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但这只是对胃病患者的福音,何况所有这些作用,也不是绝对的,但唯有基督的福音是对每一个人,每一个罪人所需要的,这福音就在乎你相信和接受。
§22 所以我们说信仰的根本是在乎信,但在这章罗马书第二章里面也讲到,信心是要借着行为来表现的,上帝的律法,真理的知识这固然是好,但是如果不借着行为。生活来表现,也是无济于事。
§23 其次信仰固然是有一些意识和外表的宗教生活,但是最重要的是内心,比如当时的犹太人的割礼,固然是有益,但是如果失去了心灵的意义就毫无价值,或者是有一些卫生健康上的价值。
§24 第三点,圣经的真理固然可以帮助许多的人,但是首先要帮助自己,圣经的真理固然要求人去指责罪恶,但是最终乃是指责自己,而这几点都是当时的犹太人,犹太教致命的弱点,他们注重外表,不注重内心,注重高谈阔论,而不注重生活实际,他们敏于责备别人,却昧于责备自己,所以保罗在第一大段里就着重讲,我们所信的上帝是不偏待人的,不论是犹太人,或者是外邦人,上帝都一样地看为宝贵,一样要管教,要惩罚他们悖逆的行为,只是上帝对人要求是根据人所得到亮光和知识而定的,权利多,义务也大,享受多,责任也重,这就是圣经的规律。
§25 犹太人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祭司的国度,被上帝所重用,但是由于不断的悖逆,犯罪,在信仰上变质,以至遭到可悲的一个结果,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
§26 但另外一方面,借着这章的信息却鼓励我们,我们如果靠着主耶稣基督,凭着信心、恒心行善,寻求尊贵、荣耀,和不能坏的福分,上帝就会以永生来报尝这样的人。
已选中 0 条 (可复制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