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拒绝上帝和福音的可怕后果
§1
1:18-32
§2
上一讲着重研究了罗马书第一章十四至十七节,讲到了福音的功能,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这种能力要救一切相信的,因为罗马书第一章十六至十七节;是整个罗马书主要的经节,所以我们上讲着重研究了这两节圣经,同时也学习了保罗正因为感受到福音的大能,尤其我们可以说,福音曾经改变了保罗的人生,使这个以前傲慢的,逼迫基督的一个扫罗,变成一个谦卑的,奋不顾身传扬福音的这一个使徒保罗。所以他说:“我不以福音为耻,”而且他有一种欠债的感觉,要迫切的,尽他所能的把福音传告给所有的人。因为福音原来就是有一个目的,要救一切的人,我们说,当人相信信实的上帝,当人接受福音应许的时候,上帝的义就显明了。
§3
上帝要拯救我们这些罪人,但并没有违背公义的原则,也没有抹杀和否定律法的要求,他是牺牲了耶稣基督,使无罪的成为罪,以担当我们的罪债,以十字架上的死去满足律法的要求,才成全救赎我们人类的计划,这就显明了上帝的义。另外因着人的信,上帝在全宇宙面前也得以彰显他的义,不再像撒但所指控上帝的那样,因为可以指着一班相信他,愿意悔改认罪接受他的人说:“看哪,这些人今天他们能够响应上帝的救赎的计划,这些人愿意脱离罪恶,愿意脱离魔鬼。”上帝的义就因此借着福音所选召所拯救的人得显为义。再从我们人这方面来讲,正因为上帝是这样的信实,正因为上帝相信有一班人会因着他的爱而来到他面前,因着他的公义而接受他。事实也确实是如此,这样就来到对信他的人。首先凡是相信耶稣接受福音的人,都得称为义,上帝的义要算为他们的义,中文翻译得不错,就是称我们为义,并不等于说,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或者有什么证据,证明我们已经是义的。唯一的就是因为我们相信,上帝就把这个信当作是我们的得着。在这样的时候和阶段,并不等于我们已经是一个好人,或者已经是一个义人,只是称我们为义,上帝不看我们是一个罪人,却看我们是他的儿女,不看我们是仇敌,而把我们当作是他的朋友;不把我们当作是坏人,而把我们看作是好人;不因我们过去违背律法,破坏律法而刑罚我们,而是因着我们相信他,就成为蒙爱的男女,这就是福音的一个实质,也就是称义的一个主要的含意。这个义在希腊原文是(敌凯哟)它表明是和上帝进入一种新的关系,这种是爱和信任的关系,是一种友谊的关系,是取代了以前神人之间的一个距离,敌对的态度和一种恐惧的心理,所以称义(敌凯哟系呢)也就是在上帝和人之间的一种正常的,正当的关系。
§4
什么是义人,义就是和上帝保持一种正常和正当关系的人就是义人,不等于他已经做了什么事,成就了什么事,而只是他相信上帝已经为他做了什么,上帝已经为他成就了救恩,虽然他过去违背律法,但是因为他完全愿意悔改遵行上帝的律法。上帝奇妙的怜悯和慈爱,就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为他所提供,所预备的,这就是人在上帝面前称义的一个基础。这里又说: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从这样的信心,或者信仰开始,我们还要进入到因信成义的地步,逐渐地在信心里面因着上帝的恩典,使得基督的义能够渐渐的成就在我们身上,出现在我们身上,实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所以这里并不是说,一次相信,就可以永远得救,不是的。我们的信心和信仰是有个起点,但是必须继续,一直进行下去,一直信下去,一直发展下去,一直进步。正像在希伯来书第十章三十五节所讲:“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或者按英文是信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因为还有一点点的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我想这节经文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信心的人,有过信仰的人,有两种可能,前进,或者倒退;一直进步,直到我们的灵、魂、体全部得蒙拯救;另外一种就是退后,甚至进入沉沦。至于停止的状态只是一个中间的,过度的状态,它是必会往两极分化,或进或退,所以第十七节;“因为上帝的义正是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他的含意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上帝是信实的,他的应许是信实的,甚至我们还可以说,上帝相信有一些人会接受他,而事实上也确实有一些人相信了他,接受了他,以至上帝的义就得以彰显,这就是说这义是本于上帝的信,以至于有人相信,所以人的相信,它之所以有价值,因为上帝是信实的,他给了我们可靠的应许,其次这个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又可以体会着,我们基督徒因信称义,作为一个人生的转折,作为一个信仰的开始,以后不断地坚持这个信心,发展这个信心,不断地称义在上帝面前,也就是说,维持和上帝有一种正常的,正当的关系。
§5
另外的,不断的因着信心成义,就是让上帝的义渐渐的成就在我们身上,实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离开了信心就不能成就。信什么?信上帝;信什么?信上帝为我们所预备的救恩;信什么?就是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成就的救赎;信什么?就是相信上帝非但会赦免我们的罪,称我们为义,而且相信上帝会因着他加给我们的力量,使我们脱离罪成为义,这就是福音。信什么?信上帝所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非但要在今生,而且要在将来赐给我们永生,永生在你信之日就可以开始,不断地,继续地,直到耶稣再来的时候就得以完满地成全。这个信不是指着表面的信,不是指着口头的信,不是指一次的相信,这个信是一个继续不断的,是一个逐渐发展的,是一个日益壮大的,是一个在考验中更加增长的信心,如果我们查考保罗的整个书信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信固然是指着我们的基督徒的信仰,或者说宗教,像哥林多后书十三章五节所讲的;这个信当然也表明我们的一种真实无伪的一种心态,像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十七节所讲的;但这个信在保罗的书信里面也含着一种忠诚的意思,就像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一章四节所包含的意义,就像一个士兵那样忠勇,而信心有的时候也表明是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就像在哥林多后书五章七节所讲的;最后我们要说,信心这个字在保罗的含意里面更是指着完全的接受,一种绝对的信托,所以这个信心是从感情上的一种感悟,理智上的统一,最后到心意上完全的相符,完全的交托,直到行动上的结果和表现。这个信心也是指着能使人信而悔改求告主名的有行为表现的信心,因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是不能使人称义得赦的。(罗10:13,可1:14,15,徒2:38)这是圣经,或说是保罗对信心所有的含意。正像旧约约伯所说的,就是上帝杀我,我也仍必信他,同样另外有一位(史地文生)他说,我信上帝,即或有一天我在地狱里面醒来,我仍然要相信他。这样的信心,必带来奇妙的拯救,或者说救恩。
§6
如果我们追述一下历史的话,我们就知道在保罗的时代,在耶稣来到罗马时,人们由于对罗马政权的不满,对于当时流行哲学的冷淡,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种种困扰,特别是人心灵中的空虚,不论是有钱人,或者是穷苦人,不论是压迫人的,或者是被压迫的都处在一种心灵空虚的状态中,所以都希望寻求救恩,当时固然有不少的人,比如有一个叫(Epictetus)就称他的讲习所是作为心灵患病者的一间医院,另外一位叫(依批Q尔史德)哲学家称他的讲论是救恩的医药,就和保罗同时的,更加著名的(Seneca)他就说到,当时所有的人都在仰望救恩,他说:“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人能垂下他的手来,把我们救拔起来。”这样一位著名的人,他都感到他自己是一个软弱无望有罪的人,所以这个(Epictetus)就说:当时人们都在觅求一种平安,这个平安不是当时的罗马该撒皇帝的宣告所能带来的,而是从上帝来的,就在这样的时候,耶稣基督来到了世界,传扬了福音,也就在这样的时候,保罗继续高举福音的大旗,为要使那在黑暗当中的人得着光芒,使失望的人得着希望,使心灵混乱的人得享平安,让一切死在罪恶过犯当中的人,有生命和丰盛生命的一种信仰。
§7
上帝大能的福音为人成就了这样的一种伟大的成果,那么拒绝上帝和拒绝福音的人,又如何呢?紧接着保罗在一章十八至三十二节,也就是本讲所学习的经文里面,指出了,可以说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十八节说:“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后果就是这样的不同,相信的就成为义人,就有永生,不信的就是不义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就显出上帝的忿怒,其实这也就是上帝的公义,如果说,这些相信的人,是从因信称义,到因信成义的话,那这些不信的人,他们就从自己行不义,还要去阻挡真理。
§8
三十二节甚至说:他们非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行,这样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上帝的忿怒要从天上显在这些人的身上了,那进一步,是不是他们没有机会认识真理,或者没有机会认识上帝呢?保罗说:不是的,第一个证据是说,“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一个很有趣也是很奇特的现象,唯有人类有敬拜崇拜的本能,所有其它的动物,甚至高等的哺乳动物,包括猿猴它们可以模仿人跪在地上,但是它们没有敬拜的意思。但是唯有人古往今来,甚至很多原始部落的人,包括近代的文明人,他们都有一个敬拜的意思,因为人最初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就像一个儿女。有的非常像他们的父母,有的至少有一点像他们的父母,人虽然因着罪恶的缘故,已经毁损了上帝很多的形象,但毕竟在人的身上还是和一般的动物不一样,还是多少有一点上帝的形象,人的心如果没有上帝就不能满足,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神论者,都相信上帝。尽管有的是相信多神,或者泛神,或者是一神论者,但至少都是有神的观念。真正的无神论者是极少的,甚至唯物论者他们也这样讲:就是没有神也要造一个神。我记得这是斐尔芭哈所讲的,其实是所谓无神的人无非是以自己为神,也正是为这个的缘故,所以往往出现个人崇拜,以及造神运动,中国古语讲:“举头三尺有神灵。”这是我从小的时候母亲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神的存在是很明显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巴士卡他就讲,在人的心中有一个空缺,惟有上帝能够填满,因为是上帝把这个空缺留在人的心里,只有他是最合宜满足我们心灵的空缺,上帝显明在人心。
§9
第二点保罗说:“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这是第二个论证,可以说概括了本体论证和目的论证,有这个世界的存在就一定有造物主,正像有我们的存在就一定有我们的父母,有这座房子的存在,一定有造房子的人,从来没有人造过一棵树木,甚至于一棵小草,人可以利用现成的物质来造很多有用的东西,但人没有创造的能力,一切有生之物都不在人的制作范围里面,所以本体论证就是告诉我们有这个客观的物质的世界存在,一定在这个后面有一位创造这个世界的主上帝,何况这个世界非但是存在,而且是非常的奇妙。各种的配合、适应、协调、结构都显示了它是有目地的,它是有设计的,它是思维的表现,这更加足以证明世界不是偶然的巧合的产物,不是原子、分子任意碰撞的结果,更加不是无生命之物漫长时间进化的结果,而是上帝智慧的创造,显明上帝的神性和大能。如保罗说,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上帝,但是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了,正像我们站在纽约的摩天大楼下面,虽然你见不到这位设计师,但是你总应该承认和相信,是有一位高明的设计师曾经制图,曾经设计,以及有许许多多的工程师和工人建筑才会产生的,所以保罗说:“人是无可推诿的,既有人心中的作凭据,也有身外的凭据,问题是在于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结果他们的思念就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这是一种表现,而第二种对人的表现,第二十二节:“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二十三节说,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善、昆虫的样式。”
§10
保罗在这里讲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人的心里,一个是在人的周围世界,上帝都给人机会能够认识他,但事实上就以今天世界上的人来讲,并不都是每个人都认识上帝,至少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自称为是无神论者,他们不相信有神。也有一部分人,是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更有一些人虽然相信冥冥之中有神,但可能是多神,是物神,就像保罗在这里二十一节所讲的:“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这是又一等人,至于另外一等人呢,二十二节说: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这一等人是把上帝当作偶像那样来敬拜,或者是把所有的万物都当作神。这又是今天所普遍流行的一种,就是不敬拜造物主,而是敬拜受造之物,这几等人在当时的罗马世界固然是大有人在,在今天二十世纪的时候情况仍然如此,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样呢?我们说,一个人信仰上的堕落一定造成生活上的败坏,一个人心灵的殿里所供奉的尽是偶像,或者是虚无,那么他的生活行为当中一定会出现混乱和败落的景象。
§11
所以,第二十四节保罗讲:“上帝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他们将上帝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拜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称颂的,直到永远。”阿们!我们说上帝福音的功能是要救人,但是拒绝福音的结果,就走向蒙救的反面,而是堕落和沉沦,我们说真理要在人的身上,释放人使人自由,而且要教导人逐渐的在人的心思意念,生活上,恢复上帝的形象,但是阻挡真理的人,拒绝真理的人,践踏真理的人,像第十八节所讲的人,就一定会收受他必然的后果,我们说无神的后果是可怕的。中国话讲,无法无天,没有天,没有上帝一定会导致不法,过去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是近代一个显明的例证,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例证,但是就算有了神,如果把神当作偶像,当人将上帝的观念一降低的时候,他的道德水准也就一定会低下。当时罗马世界的神明都是争风吃醋,都是彼此仇恨残杀,都是淫乱不堪的,所以可以想象信奉这些罗马异教的这些人的状况。不过我们说:福音正是显明上帝的义的话,那么拒绝福音的后果就一定会承受上帝的忿怒,因为我们说,上帝固然是爱,但是上帝也是公义,他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圣洁的火焰固然愿意炼净我们一切的渣子。但是对一切死抱着罪恶不放的,也成为审判和毁灭的烈火,这里用的“任凭”两个字,和出埃及记里面讲到上帝使法老的心刚硬,是一个意思。不是说上帝使得他刚硬,上帝使得他犯罪,不是的,上帝任凭他,如果上帝一再地感动他,一再地呼召他,一再地劝勉他,一再地警戒他,但他还是行不义,而且阻挡真理,(在英文是践踏真理)他非但自己行不义,还喜欢别人也去行。
§12
三十二节:如果这样的人承受上帝的忿怒,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第二十六节开始就更近一步了,“因为,上帝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功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同性恋不是今日刚刚有的,可以说自古就有,而罗马时代也是非常盛行,这里我想没有怀疑的,是指着男的同性恋,或者是女人同性恋。大家也一定会记得,上帝在罗得的时代,怎么样用天上的硫磺火烧毁了所多玛、蛾摩拉,那个城市的人就是放纵这种不法的罪行的一个大本营。我们说,虽然不应当藐视,或者是拒绝帮助那些同性恋者,具体的问题要加以具体的分析,但是我们并不能赞同。同性恋像今天有些团体,甚至有些教会所做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是犯了罪的病人,需要医治,需要拯救。但并不能姑息,也不能笼统地讲爱滋病就是上帝对同性恋者的惩罚,因为爱滋病有的是血有病患者在输血的过程当中染上的,有的甚至是从父母那儿带来的,有些可能是由于担当某些工作所染来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事实,爱滋病患者的大部分都是同性恋者,当然也包括了异性滥交的人,尤其是再加上吸毒的人,今天人们谈到爱滋病就好像以前所讲的,谈虎色变,但虽然如此今天还是有很多国家,地区盛行这个同性恋,甚至美化这个同性恋,这是不应当的。第二十八节,这里三次用了“任凭”这两个字,二十八节说: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上帝,这就更严重了,不是没有机会认识上帝,这甚至不是把上帝当作偶像去敬拜,而是故意不认识上帝。
§13
下面说:上帝就任凭他们(第三次用任凭两个字)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所以我们说,不要尽把眼睛盯在那些同性恋者的身上,这固然是一种不法,是一种败德的行为,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不合理的事情,保罗这里提到:“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兢、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上帝的、侮慢的人,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所有这些都是罪,也都是拒绝福音,拒绝真理的必然后果。
§14
什么时候人不以上帝为生活的中心,就必然以自我为生活的中心,人不以属灵的、高尚的事物为思念追求的对象,人就一定会以自己的肉体的情欲作为主宰加以放纵,尽管罗马时代,有一部分人称为自由人,他们为这个沾沾自喜,他们不属于奴隶阶级,但是他还是罪的奴隶,甚至尽管人可以做君王,甚至做到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是有一个历史记载说:在罗马的最初的十五个皇帝当中有十四个是同性恋者,上梁不正,下梁歪,所谓君子如日月之明,一个国家的首领尚且如此,那么上行下效,这是可以想象的,以至于当时的那些思想家,历史家都惊叹古罗马的危机跟毁灭和道德败落的景像,他们可以统治人,但是不能管制自己的情欲,所谓的皇后也是这样,革老丢的皇后每天晚上到妓院去放纵情欲,变成了一个荡妇。据历史记载在罗马共和的开始几百年,甚至没有离婚的记录,但是到了以后,正像思想家(Seneea)所讲的,妇女结婚就是为了离婚,而离婚就是为了结婚。罗马的败落是不是为今天的世界也敲起了另一次的警钟吗?保罗在二十九,三十节所提到的,也都在提摩太后书第四章里面所提到的,是末日的危险的迹像。我们可以说,古罗马固然是由于外族的入侵,最后终于导致于覆灭的,但也可以说是由于内部的败坏,由于道德的败落而催毁了一度是世界最大的帝国。第三十二节,最严重的是,“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我们不能说上帝没有警戒人,这些人已经是到了胆大包天的地步,这样的人,如果遭受自己妄为当得的结果,或者是承受上帝忿怒的这种报应,还有什么可以为他们辨解的吗?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同工同道;一个人对待福音和真理是一件大事,是头等大的事情,人拒绝福音,拒绝真理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但愿每一个主的仆人,每一个主的儿女不要以自我的放纵为骄傲,而要学保罗这样,以上帝救人的福音的大能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