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罗马书概论(下)
§1
罗马书概论的第一部分,讲到了学习罗马书所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保罗在写罗马书信时候的罗马帝国的背景,包括社会,宗教和文化的简单的情况。我们就要继续的研究保罗书信概论的第二部分,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罗马书是写给罗马帝国的首府罗马城的罗马教会。那么罗马教会的起源是什么?基督教在什么时候传进罗马的呢?我们应当说:实在是没有办法肯定地答复这个问题,不过我们知道当保罗写这卷罗马书的时候,罗马的教会一定已经是存在有很多年了,因为保罗曾经在罗马书十五章二十三节这样说:好几年来,他都想去探望他们。在十五章第十四节保罗又说: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
§2
从这里看来,保罗在写罗马人书的时候,在罗马城里的基督教会,看来不像是一个新近组织的,或者甚至是没有组织的一个团体,不一定说是有很大的规模,但至少是有相当的基础。实际上保罗还指望着把罗马城的教会作一个根据地,扩展他的工作,一直要推展到西班牙去。如果再参考第十二章的话,似乎在这个教会里面已经有相当的组织和分工,做执事的,教导人的,说预言的等等。
§3
关于罗马教会的起源问题,一般有这三种看法;第一点是罗马天主教的观点,认为这个教会是彼得所建立的,但是历史的证据并不支持这种讲法,绝不能证明像他们所说的,彼得在罗马逗留了有二十五年之久,实际上我们知道在耶路撒冷举行大会的时候,彼得还在那里,可以看使徒行传十五章;而且新约里面也没有任何一卷书明确地提到彼得曾经到了罗马,唯一的是在彼得前书第五章十三节。一个可能的暗示的说法,但也不绝对的,这里说: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有人说,这巴比伦就是暗指着罗马。这个首先已经是假设了。万一是成立的话,我们又说,如果彼得作为教会的柱石,他是逗留在罗马城,甚至负责教会工作的话,保罗写书信怎么会一句不提到他?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所以为了要故意制造教皇权势的神圣,而一定要说彼得在罗马长时间,而且是缔造了罗马教会,这说法是站不住的。而且近年来许许多多罗马天主教的学者也已经放弃这一说法。
§4
第二个看法,认为罗马教会是在五旬节的时候那些归正的罗马犹太人所创立的,但是现在找不到任何其它的记录能够证明这一点,相反找到一些证据说明这些在外国诞生的犹太人,他们以后就在耶路撒冷永久的居留下来,度他们的余年。不过退一步说,这些归划基督教的犹太人真的回到罗马,建立了教会,那么一定是个犹太式的一个罗马教会,但从书信里面看到,组织罗马教会的固然是有一些犹太人,但多数却是外邦人,所以有人说:以其这样讲,倒不如说是哥尼流家里的人,因为哥尼流是意大利人,罗马的百夫长,他把救主对外邦人的好信息带回到罗马去,这样讲,或许这个设想还更合乎情理一点。
§5
而第三种,也可能是最比较合理的一种说法就是说,保罗在东方所建立的教会当中有一些人来到了罗马定居,当他们彼此碰头的时候,大家都是同一个信仰,他们就在一起聚会,也可以说,罗马教会就从那儿创立了。因我们知道在东方各省,比如:安提阿,以弗所,哥林多,等等,都是有许多的基督徒,而且他们和罗马的首府一定会有很多的交通和来往,一旦当这些人移居到罗马城,逐渐就开始了一个新的教会,这是很自然的,甚至这样的事情在今天的各个大城市里面还在重演,许多的移民到了一个新地方,而移民当中的这些信徒逐渐地聚集在一起,就开始了新的教会,例如:在美国,由于各种移民的不断的进入,所以那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朝鲜的教会,中国的教会,菲律宾的教会,甚至越南的教会,就是这样。另外讲到罗马教会的组成部分,我们相信,确实是有一些犹太人,因为从四章第一节;保罗提到,以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也提到我们的祖宗以撒,而且从罗马书信辩论的方式当中,也可以推测读者当中确实是有犹太人的,但更加充分表明了罗马教会当中的信徒是外邦人信徒居多,保罗就称自己是外邦人的使徒,称呼罗马教会是他使徒职分的工作的对象。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说:保罗想到罗马去看望他们,在他们中间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在十五章第十四至十六节里面也这样讲:我对你们这外邦人说这话。又提到,“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特因上帝给我的恩典,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上帝福音的祭司。”认清这几点,对我们领受这卷书的信息也是很有帮助的,你就会看到,保罗把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又为什么必须要提到一些犹太教当中所发现的事情,以及在他们当中是产生了一些思想。
§6
下面再来探讨一下,保罗当时写作罗马书的动机是什么?读书信的内容往往可以解答这样的问题,但罗马书,和保罗其它书信是有所不同的,很明显不同的一点,这并不是由于罗马教会内部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严重的问题,需要保罗及时的写信去劝勉、安慰、纠正或者是责备。不是的,而主要的动机,保罗感觉到他在东部各省的传道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现在感到必须到西部去工作,而且这也是他很多年来所盼望的,可以看使徒行传十九章二十一节。对具体的世界呢?他当时因为,为了在外邦的信徒当中收集些捐款去支持耶路撒冷的信徒,他之所以这样作,也不单单是为了要让外邦的信徒能够操练他们的爱心,也更加想借着这个举动表明天下所有的教会都是一家,应当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一个教会有困难,所有教会都帮助解决,一个肢体受苦,所有肢体都感到痛苦,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肢体都快乐,这是保罗的第二个想法。第三个想法,保罗想借着这样做,能够使得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加密切,保罗在当时就打算把捐款带到耶路撒冷去了以后,他就要开始到西班牙去了。
§7
但在远征西班牙的时候,他要在罗马停留,可以探望那里的教会,而且希望得着那里教会的支持。而在这样的时候他知道非比,一位女执事到罗马去,他就利用了这个机会,先和罗马教会有所沟通,把他将来的计划和打算都告诉他们。而保罗身边正好有一位叫德丢的这个文士,保罗口述,德丢就笔记这可看罗马书十六章二十二节。因为在这里德丢甚至加上了他自己的问候,这可以说是保罗写作罗马书的动机,也就是近因:但是再讲得具体一点,保罗为什么要写这卷罗马书呢?
§8
第一,确实就是他要宣布他的这个传道的计划。第二,保罗这次到耶路撒冷去,他知道前面的道途并不是很平坦,甚至有凶险,所以他在罗马书里面就好像是要把他当讲的话,要把他一生信仰的中心,心得体会都全盘地遗留给后代的教会。所以有人认为他就好像是写遗嘱那样的一种心情,来把福音的本质,作一个妥善的交代。再说第三,保罗鉴于在其它外邦城市的教会的经验,就是由于犹太教,割礼派的骚扰破坏和影响,以及对他的毁谤,他也非常担心这样的势力会蔓延到罗马城,会玷污那里的教会,败坏那里的教会,所以在这里,保罗就好像是先打个预防针那样,因为对付异端最好的莫过于真理,对付割礼派、律法主义,最好的莫过于把福音讲解得清楚明白,把基督的救恩高高地举起,这是指消极的。而积极的,保罗更加希望能够赢得罗马城的教会,发展罗马城的教会成为一个坚强的福音的中心,能够把真理的亮光在西部广大的地区传播开来,正像在东部的安提阿那样。保罗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更不是手扶着犁向后观看的,他的眼光永远向前远瞻望,是一个有伟大属灵眼光的一个战略家,他知道怎么样用福音去征服当时的罗马世界,他希望罗马城的教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9
我们就转入到罗马书的这个结构上去,我们首先来简单的把罗马书信分析一下,我相信大家已经读过了罗马书,你就会看到从第一章到第八章主要是讲一些教义的问题,神学的问题,比较理论性多一点,而中心是讲什么呢?就是讲基督的救恩和因信称义,以及和律法之间的关系,一个罪人为什么需要上帝的救恩,律法与人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部分的内容有很多是跟加拉太书是相近的。第二个大段是第九章到十一章,就是讲到了犹太人的问题,讲到了选民的问题,再引伸出去就是选民和外邦人之间的一些问题,所以这就证明了罗马教会里面既有外邦人,也有犹太人。保罗希望他们明确自己的身份,以及作用。第三大段可以说是从十二章到十五章,这是按着保罗的惯例,前面部分他总是讨论教义的、神学的、理论的问题,后面部分压阵的,收尾的,总归是转入到生活、实际,以及基督徒的实践上去。罗马书这卷讨论因信称义的伟大的书信也不例外,保罗强调了与基督的救恩相称的生活,以献身作为起点。最后一段是十六章,很明显的,这是一封简单的举荐信,就是举荐非比的介绍信,还有就是一长串的问候的名单,共有二十三位之多,这也是通常写信在收尾的时候一般人所常常这样写,这样做的。
§10
我们知道了这个大纲以后,我们再逐一地稍微提一点,可以说是总的论述一点,保罗所讲的义,或因信称义的义,这主要是指什么呢?这是指着一种和上帝之间建立一个正确的关系,是这样的一种含意,所以凡是和上帝保持一种正当的关系,而且在生活当中又能够证明是这样的话,他就是义人。而福音就是要把上帝的义带给那些不义的人,保罗在讨论到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以后,他就开始从第一章的后面讲到了外邦人的情况,他们怎么样沉溺在罪当中,这样的人需要救恩,需要上帝的拯救。那么犹太人是不是比外邦人好一点呢?
§11
从某方面讲:犹太人得天独厚,领受上天的光照启示和先祖先知的教导,但是实际的检察下来,犹太人一样的是在罪中,只是他们以另一种形式来表现,要想靠自己的力量来遵守律法,甚至想靠守割礼来谋求得救,保罗说:不行。犹太人也需要基督的救恩,所以无论犹太人,外邦人,全世界的人都是在罪恶的权势之下,都是需要上帝的拯救。在第四第五章里面,保罗就接着亚伯拉罕的榜样来加以发挥说明亚伯拉罕是因信称义的,也是用行为来证明他是信上帝的,在这个含意下,在亚伯拉罕的例子当中,因为他信上帝,上帝就称他为义,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受割礼,所以保罗说:他也是没有受割礼的外邦人之父,当然以后他受了割礼,成为以色列的先祖,更是受割礼之人的父。但保罗所强调的,不是血统,不是肉体,而是说,凡是真正有信心,以及用行为来证明他信心的人,那么,即或他按着肉身讲不是犹太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相反,即或是按血缘来讲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属肉体的犹太人,但是他们没有信心,也没有行为,那么也是徒然的。讲完了这个以后,他就转述到亚伯拉罕所仰望的一位耶稣基督,他要来为人成就上帝的救法来担当人的罪,让一切信他的人都能够得着义。然后保罗在第六,第七章里面就对比了这个恩典和罪的权势在人身上的工作,和交战。保罗把他自己的经验也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人靠自己,靠守律法是不能得救。不能称义的,人必须要接受基督的救恩,接受一种从天上来的规律,才能够胜过我们的一种犯罪的习性,才能够突破罪恶的权势,最终才能够胜过由于罪所带来的死亡这个结局。
§12
所以因信就得生,义人必因信得生,道理就在这里。这样相信基督被圣灵重生的人,他就是有一个有福的确据在心里面,他可以胜过撒但的控告,他可以不为人世的艰难所左右,因为有基督的爱根植在他心里面,有三一真神在他里面。第二大段的主要内容,再把上面所曾经略略提到过的,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犹太人,真正的以色列人这个问题加以详细的讨论,说到犹太人因为不信,结果就被弃绝,就好像一个枝子因为不结果子就被砍下来一样。而其他的外邦人因着信,虽然以前个野橄榄树,但是被接在真树上,接在一棵圣洁的树根上。保罗这里以他自己是以色列人来表明他为自己的本族,本家,是多么地痛心。保罗不惜用激将法来唤醒他自己的同胞,他就说到,犹太人所失落的恩典。今天已经为外邦人得着了,他希望犹太人猛然的醒悟。
§13
另外让一些怀疑上帝应许的人,看到上帝的奇妙,犹太人的失落,正是为外邦人的得着开了门路。但紧接着保罗又怕外人转过头来有属灵的骄傲,反过来像以前犹太人轻视他们那样去轻视犹太人,保罗就说:原来的真枝子因着不结果子被砍下来的话,那么,外邦人被接上去的枝子,如果以后因为不信,他也照样可以被砍下来。保罗用这种论述来勉励,甚至是激励外邦的信徒和犹太人的信徒,让他们都不要放弃主的恩典,都要持守这个恩典。在十二到十五章;这个段落里面,就很清楚地发挥了基督徒的实践方面的教训,尤其在十二章,是历代以来许多基督徒在圣经当中最喜欢诵读的篇幅之一,有许多隽永的金句,但是大家会注意是以献身作为我们神圣生活的起点。保罗提到了各种的人际关系,也提到了跟政权之间的关系,其中也特别指出了在教会内部由于有观点不同,或者是信的强弱所可能引起的一些问题,应当怎么样来看待,或怎么样来处置。最后,第十六章的大段,我想在这里就不用先提出了。
§14
简单的提一提这卷书信的风格。我们已经指出了,这信虽然是写给住在罗马城里的人,当时是用希腊文写的,因为希腊文在罗马大多数的居民当中是通行的,虽然拉丁文是罗马的官方语言。第二,我们也提到了这封书信,保罗是借着一个文士,或者是书记的手而写成的。这卷罗马书和他其它的书信,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就是它非常系统,也很有逻辑。如果真正的说,这个函件跟书信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罗马书称得上是一封超越一般函件的,更加具有正式的、结构的一封书信。他的文字非常的简洁而锐利,但是,他的语句又非常的通顺流畅,至于整个的篇幅显得非常的堂皇,和气势澎湃,这个不像保罗有的时候为了应急,或者是为了要临时处理一些教会的事务而写出的书信。
§15
很明显的说明,罗马书是经过了他仔细的考虑和细心的安排,有一个严密的结构的一封书信,而且层次分明,逐渐推向高潮,而且这卷书自己有个独特的体系,虽然我们说罗马书并不是一个系统神学的教科书,因为它有很多点没有作为重点来论述的,不像帖撒罗尼迦前后书那样,着重的谈到了末世学,就是基督复临,也不像哥林多前书十五章那里所详细的阐发了关于复活的道理,或者是像监狱书信里面突出的关于基督的位格的教义,这些都没有。不过对于救恩,对于福音,对于罪,对于律法,却是很详尽的,透彻解述,即联系了历史,人类的经验和他自己心得体会,更加概括了普世人,包括犹太人,外邦人的光景,以及需要,指出唯有基督的福音是一切问题的一个答案。
§16
还有一点有兴趣的,就是说,这封书信所引用的旧约圣经比其它书信所引用的总合还要多,有人统计至少有六十一次直接的引证来自十四卷不同的经典,而其中引证得最多的是以赛亚书和诗篇,我们即看出保罗对旧约圣经的根底,也证明了另外一点,如耶稣所说的:凡是文士受教,他就能从府库(藏书阁)当中拿出新的和旧的东西来。让新旧约圣经连合起来,就会焕发出一种新的美和光芒来。对这卷书有过什么疑问呢?有的,从第二世纪开始起,有个异端派(Marcion),他因为感到保罗的罗马书里面既然还提到一些犹太人,就因为他是一个反对犹太人的,很强烈的一个人,所以他就说:罗马书十五,十六章是附加的,这是另外一卷书信的附篇。其教父特特威廉就曾经批驳过(Marcion)的这个论点,指出他实际上是想反犹太人。
§17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了,就所谓高级评经学发展兴起的时候,也曾经对罗马书的统一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质疑。他们也附合这个说法,意思就是说,罗马书十五,十六章,原来不是在罗马书信里面,他们就提到了有几个古抄本是没有这两章的,提到了罗马书好像有好几个结尾,好几个赞美的话语,但对这些我们不想多加以评述,总之怀疑派的人,什么都怀疑,但是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圣经的根据,我们相信罗马书信有它的完整性,而且是出自于使徒保罗。
§18
我们感谢主!他借着罗马书在教会历史当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起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它非但对于早期的教会,也是在宗教改革的时候,我们知道马丁路德,就是着重的发挥了罗马书,加拉太书的信息,来攻击当时的离经背道的教庭,而这卷书信也是近代的宗教复兴的一个基础,除了对教会,对每一个基督徒来讲,都是有最大的属灵的教育。在结束的时候我引用十六世纪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他著名的罗马书序言当中所讲的一段话,他说:“这封信,(就是指罗马书)实在是新约的首要部分,也是最纯正的福音,不单单值得每个基督徒逐字的去心领神会,而且要作为他们每天的灵粮,昼夜的加以默想。”他给我们一个劝勉,每一次不要把它读得太多,或者想得太多,但是你越是和它交手,就越加会觉得它宝贵,它的味道也越甘甜,但愿我们从下一讲起能够逐章逐段的来领受上天给我们的甜美的信息和恩赐,愿上帝赐恩给我们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