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12月
§1
1896年12月3日 “今日到我的葡萄园去”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那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上帝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太21:28-32){YI December 3, 1896, par. 1} 犹太人的罪是假装虔诚。他们自称顺从上帝的律法,遵行祂的法度和命令,却因自己的恶行与祂隔绝。上帝吩咐说:“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他们回答说:“我去”,却没有去。他们宁愿随从自己的欲望。他们虽然自称是上帝的子民,却不愿意遵守祂的吩咐。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言不由衷。今天有多少人是言行自相矛盾的呢?主耶稣对每一个人说: “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你会像这些人样那样说:“我去”。然后不管你怎么答应,都任自己的意思而行吗? {YI December 3, 1896, par. 2} 主不会让我们常常焦虑不安,祈求祂爱我们。“不是我们爱上帝,乃是上帝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約一4:10)。我们顺從的生活将证明我们对祂的爱。{YI December 3, 1896, par. 3} 基督没有问祂的门徒:你是如何表白的? 你那些话说得比别人好?而是问:你们“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太5:47)口头的表白只有实现了才有价值。如果你没有诚意和决心完全按照你所说的去做,你的服务承诺就是一个谎言。约翰说:“人若说我认识祂,却不遵守祂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一2:4)。凡愿意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必须在精神上和实践上服从祂一切的要求。我们这样顺服,就显明我们是行道的,是上帝的儿女。{YI December 3, 1896, par. 4} 祂对我们说:“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祂要求每个人各司其职,精心栽培祂的葡萄园。这是耶稣基督买来的产业;祂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有的人都必须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认真、庄严、重要的工作——成为主手中的活工具,教导和帮助别人看见并明白上帝的诫命。祂要我们设法启发别人,使他们不会因为不尊重上帝的任何要求而冒犯祂。上帝不会原谅任何人不做这项工作。祂希望每个人今天就工作,而不是明天。我们若立时听从祂的召唤前去,明天也要认真为祂作工。{YI December 3, 1896, par. 5} 很多人虽然嘴里没有说 “我不去”, 但他们的态度是这样表示的,天上的册子里也是如此记录的。拖延是有危险的。你本来可以拯救,可以给他开圣经的灵魂,你却放过却过了。撒但已经为他的脚准备了网罗,他也许明天就去实行上帝大敌的计划。为什么要拖延一天?为什么不马上工作呢? {YI December 3, 1896, par. 6} “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收割的人得工价,积蓄五谷到永生,叫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約4:35、36)。{YI December 3, 1896, par. 7} 怀爱伦夫人 1896年12月24日 不信的愚昧 上帝将自己的形像印在祂手所作的一切工作上。在自然界的每一事物中,我们都能看到上帝大能的证据。田野中起伏的麦浪低下了它们的头,感谢上帝适时赐人糧食。树木在它们珍贵果实的重压下弯着腰,清楚无误地证明了仁慈造物主的爱。每一棵树木和灌丛都在宣告无限力量的作用。每一片草叶上都写着上帝的名字。盛开的花蕾,鲜艳的花朵,甚至比所罗门的荣耀都要光彩夺目,显示这位神圣艺术家的技艺。千万座山上的牛群,各有各的特点,表达了它们创造者的奇迹,宣告祂真是上帝。{YI December 24, 1896, par. 1} “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诗19:1-3)。谁能在天上看见上帝在星空中的奇迹,却否认有无限的能力将这些“宝石”安置在自己的位置上,并以祂全能的膀臂支撑它们呢?上帝在天上的画布上和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祂自己的见证 。{YI December 24, 1896, par. 2} 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位天文学家的朋友否认上帝的存在。为了证明对方不信的愚昧,天文学家拿出一个满天星斗的天体仪,放在他们所坐的房间里。他的朋友一看,就问他这美丽的天体仪是哪里来的,是谁造的。{YI December 24, 1896, par. 3} 天文学家回答说:“它不是造出来的,而是自己形成的”。{YI December 24, 1896, par. 4} 他的朋友说:“你在开玩笑吧。那是不可能的”。{YI December 24, 1896, par. 5} 天文学家回答说:“亲爱的先生,你不接受我所说这个小小的天体仪是自己形成,或是偶然产生的说法。但是你却声称这个天体仪所代表的天体居然是没有创造大师的设计而自然形成的”。无神论者顺着这条思路想了一下,承认了自己立场的荒谬性。T{YI December 24, 1896, par. 6}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上帝”(诗14:1),但是他提不出证据来支持他的主张。他只能站在反对全智之上帝旨意的立场上。无神论不能给坟墓带来一丝光明。它不能抑制犯罪,也不能激发道德的活力。它没有提升品格或净化灵魂的能力。相反,它总是使人堕落,会让你远离纯洁与和平。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那时人们否认上帝的存在,废除祂的诫命,是人类历史记载中最令人作呕的时期。{YI December 24, 1896, par. 7} 有没有过一个行将离世的基督徒,向前来探望的朋友作见证说自己受了欺骗,没有上帝,基督的宗教是不真实的呢?然而有多少披上无神论黑袍的人在死神面前倒下了呢?我们不妨回想许多事例,一些有学问的人曾为他们的不信而沾沾自喜,并认为在任何场合宣扬他们的无信仰是一种美德。但当死亡即将临到时,他们惊恐地望着没有星星的未来,临死前的遗言是:“我竭力相信没有上帝,忠心的人得不到奖赏,邪恶的人得不到惩罚。但是这种尝试是多么的徒劳。现在我知道我将面对沦丧灵魂的厄运。托马斯.司各特爵士在临终时喊着道:“迄今為止,我都相信世上没有上帝,也没有地狱。但现在我知道,也感觉到两者都有,而且根据上帝公正的判决,我注定要沉沦”。{YI December 24, 1896, par. 8} 曾经有过许多这样的见证。人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成功地把上帝的形象从头脑里抹去。但当他们与恐怖之王面对面时,上帝的形象依然存在。他们会从不情愿的嘴里承认,他们一生所夸耀的信仰只是一种谬见。{YI December 24, 1896, par. 9} 怀爱伦夫人 1896年12月31日 心中的偶像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20:2-6)。{YI December 31, 1896, par. 1} 但干犯第一条诫命并非全在于否认上帝的存在,或跪拜木石制成的偶像。许多自称跟随基督的人都违背了它的原则,然而天上的主并不承认那些心中怀藏任何取代上帝之事物的人为祂的儿女。在许多人身上,满足食欲占了上风。其他的人则让衣着和爱好世俗占据心中的首位。但上帝在祂的道中已经指示我们,这些事不可放在首位。祂说:“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上帝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前3:3、4)。{YI December 31, 1896, par. 2} 上帝在今生赐给我们许多令我们喜爱的事物,然而一旦我们将本身合法的事行之过度,我们就成了拜偶像的人。上帝的律法要求亚当的每一个子孙都要爱祂为至上。任何使我们的感情转离上帝或削弱我们对永恒事物兴趣的事物都是偶像。凡用上帝所赐的宝贵光阴——以无限的代价所买来的光阴——为炫耀而装饰自己的家庭,或随从世界风俗习惯的人,不仅剥夺了自己生命的灵粮,还没能将上帝当得之物归给祂。如此浪费在满足私欲的时间,大可用来获得上帝圣言的知识,培养自己的才能,向我们的创造主献上理性的服务。{YI December 31, 1896, par. 3} 我们能对照上帝律法的镜子,在这方面不感到被定罪吗?每一个人都要回顾他过去的经验,扪心自问,有多少上帝赋予我的宝贵时间被我用于行善,向上帝的学习,设法成为祂家里的支柱,和世界的光与祝福呢? {YI December 31, 1896, par. 4} “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祂” (路4:8)。上帝不会接受分心的侍奉。倘若世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祂就不能执掌至上的主权。倘若这削减了我们对上帝的忠诚,在祂眼中我们就是拜偶像。在这方面,上帝不会宽恕犯罪的人。祂“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20:5、6)。虔诚、尊重和敬畏祂的生活,肯定会给我们带来祝福,同样,漠视祂的要求,肯定会导致我们灵魂的毁灭。{YI December 31, 1896, par. 5} “上帝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约4:24)。当我们的心调整到不仅用诗章、颂词、灵歌,也通过我们的生活赞美我们的创造主时,我们就生活在与上天的交流中。我们表达感激之情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为特殊场合而准备的。在心中和家中,在私下和公众崇拜中,都怀着感恩。这才是真正敬拜上帝。{YI December 31, 1896, par. 6} 怀爱伦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