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愿望-时兆(1898)

第77章 在彼拉多的衙门里
§1 第七十七章 在彼拉多的衙门里
§2 本章根据:太27:2,11-31;可15:1-20;路23:1-25;约18:28-40;19:1-16
§3 基督被绑着,当作一个囚犯站在罗马巡抚彼拉多的衙门里。在他周围有卫兵看守着,衙门里很快的就挤满了旁听的人。在审判厅的大门外,有犹太公会的审判官、祭司、官长、长老和一群乌合之众的乱民。
§4 犹太公会定了耶稣的罪名之后,就来见彼拉多,要他将他们的判决核准执行。但这些犹太人的官长们,自己却不肯进罗马人的衙门。按着他们的仪文律法,这会使他们沾染污秽,因此就不能参加逾越节的典礼了。他们在盲目之中,竟没有看出好杀的毒恨已经污秽了他们的心。他们也没有看出基督就是逾越节的真羔羊,而且他们既拒绝了他,这伟大的节期对他们已经失去意义了。
§5 当救主被解到衙门时,彼拉多对他并没有什么好的看待。这个罗马的巡抚,从他的卧房里匆匆忙忙的被请出来,所以他决意尽可能的把所要办的事从速办理。他准备要用长官凛凛然的威风对待这个囚犯。于是他以很严厉的样子,转过来看一看他所要审问的囚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么早竟要他从睡梦中被请出来。他知道,这必是犹太当局要他赶紧审问并处刑的人。
§6 彼拉多先望一望那些看管耶稣的人,然后把他的视线锐利地转到耶稣身上来。他过去曾处理过各式各样的犯人,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具有这么良善和高尚风度的人。在耶稣的脸上,他看不出犯罪的形迹,或惧怕的表情,也看不出什么粗暴反抗的态度。他所看到的乃是一个举止安详,态度庄重的人,他的面貌一点也不像罪犯,可是却有天上堂堂的仪容。
§7 基督的风采,在彼拉多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像。于是他的天良发现了。他曾听说过耶稣和他的作为。彼拉多的妻子也曾告诉过他,那医治病人,并叫死人复活的加利利先知所行过的一些奇事。如今这一切都像梦幻一般,重新又浮上彼拉多的心头。他回想从几方面所听来的消息。于是他决心要向犹太人追究他们控告这个囚犯的罪证。
§8 他问他们说,这个人是谁?你们把他带来作什么,你们控告他什么事?犹太人张皇失措了。他们明知自己不能证实控告基督的罪案,所以不愿进行公开的审问。只是回答说,他叫作拿撒勒的耶稣,是一个迷惑人的。
§9 彼拉多再问他们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祭司们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急切地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组成犹太公会的国内要人,既然把他们所认为该死的一个人带到你面前,难道你还需要追问这人的罪证么?他们希望彼拉多尊重他们的地位,并允准他们的要求,而不必再经过许多审问的手续。他们切望他们的判决迅速批准,因为他们知道,那些亲眼见过基督奇妙作为的民众,必能述说一些事实与他们现在所捏造的虚言完全不同。
§10 祭司们想,对于懦弱无能,三心二意的彼拉多,他们不难贯彻他们的计划。过去,彼拉多往往轻率地签署了执行死刑的命令,把一些他们知道是不该死的人处死。在他眼中,一个囚犯的性命是无足轻重的,无论他有罪或无罪,都没有什么关系。祭司们希望彼拉多现在不加审问而处死耶稣。他们恳求彼拉多在犹太国的这个大节期上,准他们这个要求。
§11 但是在这个囚犯身上,有一种力量牵制着彼拉多,使他不敢这样行。他看穿了祭司们的阴谋。他记得不久以前,耶稣曾使一个死了四天的人拉撒路复活,所以他决定在签署死刑的判决之前,要知道他们告耶稣的是些什么事,并要知道这些事能不能证实。
§12 彼拉多对祭司们说:如果你们的理由是充足的,为什么带这个囚犯到我这里来呢?“你们自己带他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他吧。”彼拉多这样一逼,祭司们就说,他们已经判了他的罪,只是需要彼拉多核准,使他们的判决发生效力。彼拉多问他们说:你们是怎么判决的?他们回答说:是死刑:可是“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至于基督的罪状,他们要求彼拉多相信他们的话,而执行他们的判决。结果如何,则由他们完全负责。
§13 彼拉多原不是一个公正或审慎的法官,他虽然没有多少毅力,但他还是不答应这个要求。他不肯定耶稣的罪,除非有人先提出告他的罪状。
§14 于是祭司们感觉进退两难了。他们看出必须严密的遮掩自己的虚伪。他们万不能让彼拉多知道基督被捕乃是为了宗教问题。如果提出这一点为理由,那么他们的诉讼在彼拉多看来就无足轻重了。他们必须要证明耶稣有违反国法的活动,然后才能把他当作政治犯来处刑。因为在犹太人中时常发生反抗罗马政权的暴动和叛乱。罗马人一向严厉地处理这一类的事件,而且他们经常地警备镇压一切足以引起暴动的事。
§15 刚在几天之前,法利赛人曾设计陷害基督,问他说:“我们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但基督当时曾揭穿了他们的阴谋。而在场的罗马人,也都曾看到这些阴谋者如何的完全失败了,又看到他们听见基督答复时所显的窘态,他说:“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路20:22-25)
§16 如今祭司们想要歪曲那一次的事实,诡称,基督曾照着他们所希望他说的话教训人。他们在绝境之中,竟找到了几个假证人来帮忙,他们“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但三条罪状没有一条是有根据的。祭司们明白这一点,可是他们为要达到目的,情愿干犯妄作见证的罪。
§17 彼拉多看穿了他们的阴谋。他不相信这个囚犯会图谋造反。他柔和谦卑的态度与告他的罪状是完全不符的。彼拉多深深的感觉到,因他是犹太权贵们的眼中钉,所以他们布置了严密的阴谋,想要除灭一个无罪的人。于是他转过身来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救主回答说:“你说的是。”他说这话的时候容光焕发,如同太阳照在脸上一样。
§18 该亚法和那些与他在一起的人,听见耶稣的回答,就请彼拉多注意,耶稣已经承认他们所控告他的罪了。祭司、文士和官长,大声喊叫,要求定他的死罪。众人也呐喊起来,那喧嚣纷扰的声音把耳朵都震聋了。彼拉多因而心慌意乱,他见耶稣对控告他的人不作任何的申辩,就对他说:“你看,他们告你这么多的事,你什么都不回答么?耶稣仍不回答。”
§19 那时基督立在彼拉多后面,是院子里的人都能看见的地方,他听见了辱骂他的话,但是对控告他的一切假见证,他并没有回答一句。他的风度始终表现问心无罪。排山倒海般的怒涛向他打来,然而他竟屹立不动。汹涌的狂澜似乎越涨越高,好似海洋中翻腾的波浪向他冲来,但他丝毫不受影响。他站在那里静默无言,但他的静默正是他的雄辩。从他身上似乎发出一道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光芒。
§20 彼拉多很希奇耶稣的风度。他因而自忖道,这个人一点也不理睬所发生的事,难道他真的不想救自己的生命么?他看到耶稣忍受侮辱、讥诮、而毫无报复之意,就觉得他不会像那些叫嚣的祭司们那样的既不仁义,又不公正。彼拉多希望从耶稣口中得些真情,并为避开众人的喧哗起见,他就带耶稣到一旁,再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
§21 耶稣没有直接答复这个问题。他知道圣灵正在感动彼拉多,给他机会来表示他心中感悟的正确信念。于是耶稣问彼拉多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意思就是你的这个问题,是出于祭司的控告呢,这是出于你自己愿意从我领受真光呢?彼拉多明白基督的意思,可惜他心中起了骄傲。他不愿意承认压在他心头的准确信念,就对他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作了什么事呢?”
§22 彼拉多千载一时的机会已经错过了。然而耶稣并不是不再给他一点亮光就丢弃他。他虽然没有直接回答彼拉多的问题,他却清楚地说明自己的使命。他要彼拉多明白。他不追求一个地上的王位。
§23 他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么?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24 基督声明,在那些愿意领受他话的人,他话的本身就是开启奥秘的钥匙,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这就是他真理之国发展的秘诀。他要彼拉多明白,惟有领受并实践真理,才能改造他那败坏了的性情。
§25 彼拉多有明白真理的愿望,但他心里烦乱。他热切地接受了救主的话,他心中极愿知道真理究竟是什么,并怎样才能得到真理。他问耶稣说:“真理是什么呢?”但是他没有等侯回答,外面的喧哗使他想起当时的急务,因为祭司们喊叫着要求采取立刻的行动。于是他出去到犹太人那里,强调地声明:“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26 这些话出自一个不相信上帝的法官口中,对于那些控告救主的以色列官长们的奸诈与虚伪,乃是一种严厉的斥责。祭司和长老们听见了彼拉多的话,就非常失望,非常恼怒。他们多日来的阴谋,一直是等待着这一次的机会。现在他们看出耶稣有被释放的可能,就恨不得把他活活地撕碎。他们大声的恫吓彼拉多,并用罗马政府的责难来要挟他。他们强调耶稣已经犯了背叛凯撒的罪,所以他们谴责彼拉多不肯定耶稣的罪。
§27 这时,众人大声咆哮,说耶稣叛国的影响是全国皆知的。祭司们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
§28 这时候,彼拉多还没有意思定耶稣的罪。他知道犹太人控告他是出于仇恨和偏见。他也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什么。按理,基督应该立时释放,可是彼拉多怕百姓对他存恶感。如果他不肯把耶稣交在他们手中,就会引起骚乱,这乃是他怕应付的。他一听说基督是从加利利来的,就决定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因为希律是加利利的省长,他那时正在耶路撒冷。彼拉多想用这个办法,把审问的责任推到希律身上。他也想这是一个好机会,来和解他与希律之间的宿怨。果然后来这两个首长,因经过审问救主的事而恢复了交情。
§29 彼拉多再把耶稣交给士兵,于是耶稣在暴徒的讥诮和辱骂之下,急急忙忙的被解到希律的审判厅里去。“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他从来没有见过救主,但“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要见见他,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这个希律,就是双手染有施洗约翰血迹的希律。当他初次听见耶稣的时候,曾非常惊恐地说道:“是我所斩的约翰,他复活了,”“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可6:16;太14:2)然而希律还想见耶稣一面。如今他有机会可以救这个先知的命,所以他希望从心中永远除去那放在盘子里血迹斑斑的头颅之印像。同时,他也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为只要给基督一点恢复自由的希望,希律要他作什么事,他一定会愿意作的。
§30 许多祭司和官长也跟着基督到希律那里去。当救主被带进去的时候,这些权贵们都激昂地发言,竭力陈述他的罪状。但是希律不大十分理睬祭司们的控告,他吩咐他们安静,他想得一点机会审问基督。他下令把基督身上的锁链松开,同时斥责他的仇敌为什么这样粗暴地对待他。他带着慈祥的态度,望着世界救赎主泰然自若的面容,他看出耶稣脸上独有的智慧和纯洁。他和彼拉多一样,深信犹太人之所以控告基督,无非是出于仇恨和嫉妒。
§31 希律问基督许多话,但救主始终保持沉默。王吩咐把一些衰弱和残废的人带进来,命基督行一个神迹来证明他的身份。希律说,人说你能医治病人,我很想看看这妇孺皆知的声望并不是虚名。耶稣没有答应,希律便一直的逼他说:如果你能为别人行神迹,现在不妨为自己行一些,这对你是有利的。他再三的命令说,显一个神迹给我们看看,证明你有能力正像众人所传说的一样。但基督似乎是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上帝的儿子既已经取了人的性质,他必须作人类在同样环境之下所必须作的事。所以他不肯行一个神迹,来救自己脱离一般人在同样的条件之下所必须忍受的痛苦和屈辱。
§32 希律应许说,如果基督在他面前行一个神迹,他就能得释放。控告基督的人曾亲眼看见他的权柄所行的大能作为。他们曾听见他吩咐坟墓交出死人来。他们也曾看见死人服从他的吩咐,从坟墓里出来。所以他们现在害怕起来,怕他现在要行一个神迹。因为他们所最怕的就是他能力的显现。这种能力的显现,对他们的计划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甚至使他们丧命也未可知。于是祭司和官长们非常焦急地,竭力申诉他们控告他的事。他们高声的来陈述他是一个背叛国家,并亵渎上帝的人,又说他行奇事靠着鬼王别西卜的能力。于是有喊叫这个的,也有喊叫那个的,审判厅中乱成一片。
§33 希律现在比当年他因希罗底要求施洗约翰的头而惊惶战栗的时候,良心麻木多了。他虽然曾因那可怕的行为一度感到深切的悔恨,但是他的道德观念,由于放纵的生活已一步步低落了。现在他的心既已经如此刚硬,甚至还要夸张自己曾刑罚那胆敢责备他的约翰。所以这时他威吓耶稣,再三的声明,他有权柄释放他或是定他的罪。但耶稣似乎连一句话也没有听见。
§34 希律因耶稣的沉默发怒了。这种沉默似乎表明耶稣完全漠视他的权柄。对这骄矜倨傲的王,公开的责备倒比不受人理睬还容易忍受。他再发怒威吓耶稣,而耶稣仍是不声不响,态度一点也没变。
§35 基督在世上的使命,不是来满足无谓的好奇心。他来是要医好伤心的人。如果他能说什么话来医治患罪病之人的创伤,他就不会保持缄默。但是对那些把真理践踏在脚下的人,他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36 基督很可以向希律说几句话,使这硬着心肠之王听着刺耳。他也可以把他一生满了罪恶的生活和他将要临到的可怕厄运摆在他面前,使他惧怕战兢。但是基督的默不作声,就是他给希律的最严厉的谴责。希律既已经拒绝了先知中最大的一位,先前所传给他的真理,所以现在再没有其他的信息传给他了。天上的主宰再没有一句对他可讲的话。那素来垂听人类哀声的耳朵,却听不进希律的命令。那素来用怜恤赦罪之爱垂顾忏悔之罪人的眼睛,对希律却不屑一望。那素来发挥最动人的真理,甚至向穷凶极恶的人发出最亲切劝告的嘴唇,对于这傲慢而不觉得需要救主的王却紧闭起来了。
§37 希律因愤怒紫涨着脸,转身向着众人斥耶稣为一个欺骗人者。于是又对基督说,你若不拿出凭据来证明你的身份,我就要把你交给兵士和民众,他们或者能叫你开口。如果你是一个欺骗人者,那么你死在他们手中也是该当如此,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那么行一个神迹来救你自己罢。
§38 希律一讲完这几句话,众人就一哄而上,向耶稣冲过来,好像野兽扑食一般,把耶稣拖来拖去。希律也与暴徒一同侮辱上帝的儿子。若不是罗马兵丁出来干涉弹压这疯狂的群众,则救主必被他们活活的撕碎了。
§39 “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罗马兵丁也参加了这次侮辱耶稣的举动。在希律和犹太权贵们的赞同之下,这些邪恶坏透了的兵丁所能想出来的侮辱方法,都堆在救主头上了。然而他神圣的忍耐还是没有改变。
§40 逼迫基督的人,曾以自己的品格来衡量基督的品格,他们以为他像自己一样的卑鄙。但在一切外表之外另有一幅景象出现,就是将来必有一天基督要以充分的荣耀向他们显现的景象。这时有一些人在基督面前惊慌发颤。当粗暴的群众跪在基督面前戏弄他的时候,有一些前来想要参加戏弄的人,忽然转身退去,怕得连一声也不敢出,希律因而觉悟了。这时有最后的一线慈爱之光,照在他那因罪而刚硬的心上。他深觉这不是一个平常的人,因为曾有神性透过人性闪耀出来。正当基督被一群淫乱和凶杀的人,戏弄他,包围他时,希律感觉自己正面对着一位坐在宝座上的上帝。
§41 希律虽然心如铁石,但他却不敢批准基督的罪案。他想要逃避这可怕的责任,于是就把耶稣送回罗马的审判厅去。
§42 彼拉多大失所望,他非常的不悦。当犹太人同他们的囚犯回来的时候,他就不耐烦地问他们,要他怎么办。他声明,他已经审问过了耶稣,并没有查出他有什么罪来,他又告诉他们,他们虽然提出许多控告他的事,但是连一条罪状也不能证实。况且他已经把耶稣送到加利利分封的王希律那里,希律是他们本国的人,而连他也查不出他有什么该死的罪。彼拉多说:“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43 在这一点上,彼拉多显出了他的懦弱。他既然声明耶稣是无罪的,却又要让他受鞭打来讨好控告他的人。为了与暴徒妥协,他宁愿牺牲正义和公理。这样,他就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群众抓住他犹豫不决的弱点,越发大声喊叫要这囚犯的性命。如果彼拉多开始就坚持正义,不肯定无罪人的罪,他就可以挣断那后来终身捆绑他的悔恨和自咎的锁链了。如果他实行自己认为公正的事,犹太人也不至于擅敢来左右他。基督固然终于被人害死,可是罪责就不至于归到彼拉多的身上。但彼拉多竟一步一步地违背了良心。他曾原谅自己不按正义,公道、施行审判,这时他就被玩弄于祭司和官长们的股掌之上,几乎无力自拔了。他的反复无常和犹豫不决,就是造成他败亡的原因。
§44 但即使到了这步田地,上帝还没有让彼拉多盲目从事。从上帝那里来了一个信息,警告他不可行他所将要行的事。因着基督的祷告,曾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来向彼拉多的妻子显现,她在梦中看见救主,并与他谈话。彼拉多的妻子不是犹太人,但是当她在梦中看到耶稣时,她却很清楚他的身份或使命。她知道他是天上的君王。她看到他在审判厅中受审。她看到他的手像罪犯的手一样被紧紧地捆绑着。她看到希律和他的兵丁所有的残忍行为。她听见那些充满嫉妒和恶毒的祭司和官长们,在疯狂地控告他。她听见他们的话,“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她又看见彼拉多在宣布“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之后,把耶稣交给人去鞭打。她听见彼拉多宣判基督的罪状,并看见他把基督交给杀害他的人。她看见那立在髑髅地的十字架。她看见遍地黑暗,又听见那神秘的喊叫声“成了。”以后另有一幅景象出现。她看见基督坐在一片大白云上,那时全地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那些杀害他的人尽都逃跑,躲避他荣耀的面。于是她大声惊呼醒过来了,就立时给彼拉多写了一些警告的话。
§45 彼拉多正在犹豫不决,不知应如何办理的时候,有一个送信的从人群中挤过来,把他妻子的信递给他。信上写着说:“这义人的事,你一点不可管,因为我今天在梦中,为他受了许多的苦。”
§46 彼拉多顿时面若死灰。他因自己矛盾的情绪不禁心慌意乱。但当他迟迟不决的时候,祭司和官长们却更进一步地煽动民众,于是彼拉多不得不采取行动了。这时他想起一个惯例,或许可以释放基督。每当逾越节时,巡抚要随众人所要的给他们释放一个囚犯。这种风俗是异教徒发起的,他根本连一点公理的影子也没有,可是犹太人却是很重视的。这时罗马政府已经拘禁着一个定了死罪的囚犯名叫巴拉巴。这个人自称是弥赛亚,并且自称有权柄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来矫正世界。在撒但的迷惑之下,他声称,凡是他所能盗窃的东西部是他的。他曾藉着撒但的能力行了许多奇事,他曾在民间号召了一些党羽,并曾引起反抗罗马政府的暴动。他本来是在宗教狂的掩饰之下,一个铁石心肠、横行无忌,以叛乱和暴虐为事的恶棍。彼拉多之所以让民众在这个人和无罪的救主之间选择其一,是想要引起他们的正义感。他希望得到民众对耶稣的同情,而来反对祭司和官长的意见。于是彼拉多转身向群众非常恳切地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
§47 暴徒们的回答像野兽怒吼一股,说:释放巴拉巴给我们。巴拉巴!巴拉巴!这喊声越叫越高。彼拉多以为众人还不大明白他的问题,于是又问:“你们要我释放犹太人的王给你们么?”但是他们又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彼拉多又问他们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样办他呢?”于是声势汹汹的群众怒吼起来,如同一群鬼魔一样,回答说:“把他钉十字架!”这时他们真有人形的鬼魔杂在人群之中,所以除了这个回答之外还能希望什么呢?
§48 彼拉多心里烦恼极了。他没有想到事情会弄到这个地步。他不能让一个无辜的人受最可耻,最残酷的死刑。在怒吼的声音停了之后,他就向众人说:“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恶事呢?”但早已不是说理的时候了。他们不要再听基督无罪的凭据,乃是要定他的罪。
§49 彼拉多仍想设法要救耶稣。他“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作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但众人一听说要释放他,就激昂百倍,大肆咆哮:“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的犹豫不决所引起来的暴风雨,越来越大了。
§50 于是彼拉多把发晕,憔悴,遍体鳞伤的耶稣带了出来,当着众人鞭打了。“兵丁把耶稣带进衙门院里,叫齐了全营的兵。他们给他穿上紫袍,又用荆棘编作冠冕给他戴上。就庆贺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又……吐唾沫在他脸上,屈膝拜他。”偶然有一个恶人,夺过那放在他手里的苇子,打他额上的冠冕,以致荆棘刺入他的两鬓,于是鲜血滴满了一脸,直流到胡须上。
§51 诸天哪!惊奇吧!大地啊。诧异吧!且看看那压迫人的和被人压迫的。一群疯狂的暴徒围着世界的救赎主,侮慢、嘲笑、亵渎、还杂着粗暴的咒骂。他那卑微的出身和穷苦的生活,被无情的匪类用来作评论的资料。他们嘲笑他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并此呼彼应的口吐着卑鄙、戏弄、侮辱、讥诮的言语。
§52 撒但领导着这些惨无人道的暴徒侮辱救主,他的目的是希望可能激起基督复仇的心,或者驱使他行一件神迹来救自己,这样就可以破坏救赎的计划了。基督在世为人若有一点的瑕疵,在他的人性忍受可怕的试验时若有一点的失败,那么上帝的羔羊就必成为一个不完全的祭物,而救赎人类的工作就要失败了。他尽可以命令天军来援助他,他也可以显出他神性的威严,使暴徒们胆战心惊的抱头鼠窜而去,但是他竟以完全镇静的态度,忍受最粗鲁的凌辱和虐待。
§53 基督的仇敌曾要他行一个神迹,来证明他的神性。如今他们已经看到一个远胜于他们所要的凭据。那些折磨他之人的暴行,怎样使他们降低到人性以下而成了撒但的样式,耶稣的温柔和忍耐也怎样使他升高到人性以上,并证明他与上帝同等。他的自卑正是他升高的凭证。
§54 从他受伤的两鬓流到他脸上和胡须上的血滴,正是他受【喜乐油”之膏,作我们尊荣大祭司的凭证。
§55 撒但看到那一切加在救主身上的侮辱,没有使他发出一句怨言,不胜大怒。救主虽然取了人的性质,他却有神圣的忍耐来支持他,一点也没有违背他父的旨意。
§56 当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人鞭打戏弄时,他原想藉此引起众人的恻隐之心。他希望他们会认为这样的刑罚已经够了。他甚至想,祭司们的恶意如今也会得到满足。但是犹太人清楚的看出,彼拉多这样刑罚一个他所宣称为无罪的人,正是他的懦弱。他们知道彼拉多想要救这个囚犯的性命,而他们则坚决不让耶稣得到释放。他们想,彼拉多为要讨好我们,满足我们的愿望,已经鞭打了耶稣,如果我们再坚持下去,就必能完全达到目的。
§57 这时,彼拉多差人把巴拉巴带到公堂上来,令这两个囚犯并肩站立。他指着救主用很严肃恳切的声音说:“你们看这个人。”“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58 上帝的儿子穿着那用来戏弄他的王袍,戴着荆棘冠冕站在那里。他的衣服脱到腰际,他的背上显出残忍的长条鞭痕,鲜血淋漓。他脸上血迹斑斑,现出极疲惫痛苦的样子,但是他的面貌从来没有比此时再荣美了。当救主站立在他的仇敌面前时,他的面貌并不是憔悴枯槁的。却向那些残暴的人显出温柔、顺服和最亲切的怜爱。他的态度一点也没有怯懦软弱的样子,有的只是坚忍的力量和尊严。在他旁边的囚犯则大不相同了。从巴拉巴脸上的每一条皱纹中,都显出他是一个铁石心肠的恶棍。这个对比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得出来的。观众之中有一些人落起泪来。他们望着耶稣心中充满了同情之念。甚至祭司和官是们也深信他确是他所自称的那一位。
§59 围着基督的罗马兵丁不都是心地刚硬的人,有一些兵丁正切切的注视着他的脸,要找一点凭据证明他是一个罪犯或危险分子。他们时时还转过头来轻蔑的地看巴拉巴一眼,可是不用怎么样深究就把他看穿了。他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耶稣。既看到这位神圣的受苦者就不禁深为同情。基督的沉静顺服深深地铭刻在他们心中,这种景象永远不会泯灭,直到他们承认他是基督,或者是因拒绝他而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为止。
§60 彼拉多因救主这种毫无怨言的忍耐大大惊异。他深信若是将这个人来与巴拉巴一比,犹太人看见就一定会生出同情的。可是他并不明白,因为他作世界的光,曾暴露了他们的黑暗和错谬,所以祭司们对他的仇恨是多么深啊。这时他们已经鼓动暴徒到了疯狂的地步,于是祭司,官长和民众。再发出那可怕的吼声:“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最后,彼拉多因为他们这种没有理性的残暴,心中忍无可忍,便废然地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61 罗马巡抚虽然见惯了残酷的事,但是他看到这个受苦的囚犯,被定罪,受鞭打,额上流血,背上受伤,而仍保持着宝座上一个君王的风度不禁大为感动,深表同情。可是祭司们却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上帝的儿子。”
§62 彼拉多大吃一惊。他对于基督和他的使命虽然没有正确的认识,可是他对于上帝和超乎人类的神明,多少有一点相信。从前在他心中曾一度泛起的思想,这时更明确地具体化了。他怀疑着,这站在他面前,身穿那用以戏弄他的紫袍,头戴荆棘冠冕的一位,或许真是一个神明吧。
§63 彼拉多又进了衙门,问耶稣说:“你是哪里来的?”耶稣却没有回答他。救主曾对彼拉多坦白的讲,说明他的使命是为真理作见证,而彼拉多却不顾真光。他已经滥用了审判官的崇高职分,因暴徒的要挟而牺牲了正义和威权。耶稣就再没有真光给他了。彼拉多因他的缄默而动怒,就傲慢地说:
§64 “你不对我说话么?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么?”
§65 “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
§66 这样,慈怜的救主,在他非常苦痛和忧伤之中,还尽可能地,原谅罗马巡抚把他交给人去钉十字架的行为。这留给后世的是何等的一幕景象啊!关于全地审判者的品德,这是何等的启示啊!
§67 耶稣说:“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基督这话是指着该亚法说的,因为他是以大祭司的身份代表犹太国的。他们知道那些罗马管理当局的原则。他们对那些为基督作见证的预言和基督自己的教训与神迹,都有充分的亮光,充分的认识。犹太人的审判官,曾得到毫无错误的凭据,证明他们所判处死刑的一位是从天上来的。他们必要按着所得的亮光受审判。
§68 最大的罪过和最重的责任,是在那些国内居有最高地位的人身上,因为他们卑鄙地辜负了他们所受的神圣委托。彼拉多、希律和罗马兵丁,比较起来是不认识耶稣的。他们想籍着侮辱他而讨好祭司和官长们。他们没有得到犹太人所得的那么多的真光。如果这些兵丁曾得到亮光,他们就不至于那样残酷地对待基督了。
§69 彼拉多一再地建议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这些口是心非的人,这样假装着热心拥护凯撒的政权。原来在一切反对罗马统治的人中,犹太人乃是最激烈的。在可能的范围之内,他们常常很霸道地厉行自己国家和宗教的规条,但当他们想要遂行一种残酷的阴谋时,他们就抬出凯撒的权柄来。为要成就除灭基督的计划,他们竟愿意效忠于他们所痛恨的外国统治者。
§70 他们接着说:“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了。”这话正打中了彼拉多的弱点。这时罗马政府正在怀疑他,而他知道这样的一个罪名必破坏他的前途。他也知道,如果犹太人受了挫折,他们必定要愤怒地转过来对付他。为要达到复仇的目的,他们是不择任何手段的。眼前就有一个例子,显明他们是如何坚决的寻索他们无故恨恶之人的性命。
§71 于是彼拉多坐在审判席上,再把耶稣带到众人面前说:“看那,这是你们的王!”可是疯狂的喊声又发出来了:“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就用一种远近都听得见的声音问他们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么?”可是亵渎侮慢的口中,却说出这样的话:“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
§72 这样,由于拣选了一个信奉异教的统治者,犹太民族就退出了神权的政体。他们已经拒绝上帝为他们的王。从此以后他们就没有救主了。除了凯撒他们没有王。犹太人之所以到了这种地步,完全是由于祭司和教师们的领导。他们是要为这一件事以及所有的后果完全负责的。全国的罪恶和全国的败亡,都应归咎在这些宗教的领袖身上。
§73 “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彼拉多带着恐惧和自责的态度,望着救主。在这仰着脸的人山人海中,惟有救主的容貌是泰然安祥的。在他的头上,似乎有一道柔和的光环照耀着。彼拉多心里说他确是上帝。于是他又转向众人说:他的血与我无关,你们把他带去钉十字架吧。但是祭司和官长们你们要注意,我宣布他是一个义人。惟愿他所称为父的上帝,为今天的事审判你们而不要审判我。随后他又对耶稣说,请你原谅我这样作,我不能救你了。于是他在又鞭打了耶稣之后,就把他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了。
§74 彼拉多原想释放耶稣。但他看出,若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尊荣,就不能这样作。他宁可牺牲一个无辜之人的性命,而不愿失去自己属世的权力。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了避免损失或痛苦也同样地牺牲了正义。良心和本分指明一条路,而自私自利的心却指出另一条路。急流总是有力的向着错误的方向流去,于是与邪恶妥协的人便很快的投入犯罪的黑暗中了。
§75 彼拉多屈从了暴徒们的要挟。他宁可把耶稣交给人去钉十字架,而不愿冒丧失地位的危险。他虽然这样小心提防,但他所害怕的事后来毕竟临到身上了。他的尊荣被褫夺,他的高位被革除,于是在悔恨与耻辱之下,他终于在主被钉之后不久自尽身亡了。凡与罪恶妥协的人,都必要有如此的遭遇,只有忧伤和败亡。“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14:12)
§76 当彼拉多声明,自己与流基督之血的罪无关时,该亚法大胆地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祭司和官长们,首先响应这一句可怕的话,接着众人也以野蛮的吼呼声来附和。于是全体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77 以色列民已经选择好了。他们已指着耶稣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强盗和杀人犯巴拉巴是撒但的代表。基督是上帝的代表。基督被拒绝了,巴拉巴就被选上了。于是他们所得的也就是一个巴拉巴。他们的选择,就是接受了那从起初就是说谎和杀人的撒但。于是撒但就成了他们的领袖。犹太全国就要实行他的命令,作他的工作,受他的治理。那些拣选巴拉巴代替基督的百姓,必要感觉到巴拉巴的残忍直到末日。
§78 犹太人曾经望着那被击打的上帝的羔羊喊叫着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这可怕的喊声,已经升到上帝的宝座之前。这宣布他们自己罪状的判决,已经记录在天上了。而且这句话也已经应验。上帝儿子的血已经归到他们的子孙和他们子子孙孙的身上,作为一个永久的咒诅。
§79 这一句话在耶路撒冷毁灭的时候就悲惨地应验了。在犹太民族一千八百多年以来的景况中也悲惨地应验了。他们成了一枝从葡萄树上砍下来的枝子,一枝没有生命而不结果子的枝子,要被拾起来丢在火里焚烧的枝子。要从这地到那地,直到全世界,世世代代死在他们的过犯罪恶之中!
§80 这一句话,在将来的审判大日也必悲惨地应验。因为当基督再来到地上时,人们所看到的主已不再是暴徒所包围着的一个囚犯。那时他们所看见的乃是天上的王。基督必要在他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有千千万万的天使,并有上帝全然美丽的众子欢唱凯歌,带着无上的荣耀一路护送着他。那时,他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那时,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他要戴上荣耀的王冕──冕上加冕,来代替荆棘的冠冕。他要穿极其洁白的白衣──“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来代替破旧的紫色王袍。“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可9:3;启19:16)那些从前讥诮并击打他的人必在那里。祭司和官长们必要再看见审判厅中的景象。当年一切的经过都要像用火写的字一样出现在他们眼前。那时,那些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的人,必要得到他们的要求。到那时,全世界的人必要知道而且明白,他们必要看出他们这些可怜,脆弱、并智能有限的人,所曾抗拒的究竟是谁,究竟是什么,他们必要在可怕的痛苦和恐惧中,向大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吧,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愤怒,因为他愤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启6:16,17)
已选中 0 条 (可复制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