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愿望-时兆(1898)

第31章 山边宝训
§1 第三十一章 山边宝训 本章根据:太5、6、7各章
§2 基督很少单独召集门徒听他讲论。他并不专选那些知道生命道路的人,作他的听众。他的任务是要教导一般误入歧途的人们,使他真理的教训,可以达到蒙昧无知的心中。他本身就是真理,随时伸着手,准备为人祝福。又要用忠告、劝戒、勉励的话,把凡愿到他面前来的人救拔起来。
§3 基督在山上的教训虽是特别对门徒讲的,但也有许多群众都听到了。耶稣设立了使徒之后,就与他们同到海边去。那时正值清晨,群众已渐渐聚拢来了。除了平常从加利利各乡各镇来的人之外,还有许多人来自犹太地,连耶路撒冷城也有人来。此外,从比利亚,低加波利和犹太南部的以土买,以及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的城邑,推罗、西顿,各处都有人来。“许多人听见他所作的大事,”就来“要听他讲道,又指望医治他们的病……有能力从他身上发出来,医好了他们。”(可3:8;路6:17-19)那狭窄的海滩,凡众人能听得见耶稣声音的范围之内,连站立的地方也没有。耶稣就领他们往后面的山边去。到了一处平地,足供群众从容集合的地方,他就在草地上坐下来,门徒和众人也都跟着坐下。
§4 门徒常是挨着耶稣左右坐的。众人不住地拥上来,但门徒知道,决不能让别人把他们从耶稣面前挤开。他们就紧紧地靠着耶稣坐下,以免漏掉了耶稣训言中的一个字。他们留意倾听,热切地要明白,他们将来所要传给各地、各时代之人的真理。
§5 门徒感觉这次将有超乎平常的言论,所以他们格外靠近夫子。他们相信耶稣不久要立国了。从那天早晨所见的事,就更相信耶稣对这事将要有所发表,众人也都存有这种热烈的期望,他们兴奋的容貌,表示深切的关怀。当众人坐在嫩绿的山边上等待着那位神圣的教师发言时,他们胸中充满着将来光荣前途的思想。在场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希望有一天他们能统治那些可恨的罗马人,而获得世界大帝国的荣华富贵。贫穷的农民和渔夫,则希望主能应许,由他们卑陋的贫民窟,不够果腹的饮食,劳苦的生活和饥寒的威胁,获得宽宏的宅第和安逸的生活。他们盼望基督把征服他们的人,所穿的华贵衣袍,给他们换上,代替现有的一件白昼遮体、夜间御寒的粗布衣裳。当时众人的心,都被这高傲的奢望所鼓舞,──以色列将在万国之中,被尊为上帝特选之国,耶路撒冷被定为天下一统的首都。
§6 但基督使他们属世的伟大希望落空了。在山边的训言中,他设法消除那些虚伪的教育所造成的影响。使听众对他的国度和他本身的品格,有正确的认识。然而他没有直接打击众人错谬的见地。他虽看到世人因罪所受的痛苦,但他并没有过于生动地形容他们那种困苦可怜的情形。他教训他们一些真理,远超过他们已往所听见过的任何言论。他并不反对他们对于上帝之国所有的观念,只将进天国的条件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断定天国的真相。耶稣对当日跟从他的人所讲的真理,对我们是一样重要的,我们与耶稣时代的人一样,需要学习上帝国的基本原则。
§7 基督在山上一开口,就向众人讲赐福的话,他说:凡觉悟自己灵性贫乏,感到自己需要救赎之恩的人有福了。福音是要传给穷人的,凡灵性骄傲,自以为富足,一样都不缺的人,不能领受福音的启示。惟有谦卑痛悔的人,才能领受。只有一个为罪而开的泉源,而这个泉源也是为虚心的人所开的。
§8 存心高傲的人,竭力想赚得救恩,但我们进天国的名义和资格,都在乎基督的义。除非人先觉悟自己的软弱,除净一切自满之念,并顺服上帝的管理,上帝在拯救人类的工作上就不能作什么。惟有这样,他才能领受上帝所等着赐给他的恩赐。上帝决不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自觉缺乏的人。他可以无限制的向那藏有一切丰盛的主领受恩惠。“因为那至高至上,永远长存,名为圣者的如此说:我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也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要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赛57:15)
§9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基督这一句话,并不是说哀恸本身有什么除去罪过的能力。他不赞许虚伪,或装腔做势的悲哀。他所说的哀恸,并非忧郁哀哭之意。我们既因罪忧愁,就当因作上帝儿女的宝贵权利而欢喜。
§10 我们往往因自己不良的行为,所生不愉快的后果忧伤,但这并不是悔改。真正为罪忧伤,乃是圣灵工作的效果。圣灵指出我们曾经辜负了救主,使救主忧伤,因此我们的良心发现,便来到十字架下痛心悔改。我们每犯一次罪,基督就为我们重新受一次创伤,我们既仰望自己所扎伤的主,就因我们那使他受苦的罪而哀恸。这种哀恸,必能使我们弃绝罪恶。
§11 属世的人或许说,这种忧伤乃是懦弱。其实,他正是那以坚固的链环,把悔罪的人与无穷的上帝联在一起的力量。这也显明上帝的天使,正在将人因硬心和犯罪而失去的美德带还给人。悔罪之人的眼泪,无非是圣洁的阳光出现之前的雨点。这种忧伤乃是喜乐的先声,而这喜乐,将在人心内成为活的泉源。“只要承认你的罪孽,就是你违背耶和华你的上帝。”“我必不怒目看你们,因为我是慈爱的,我必不永远存怒,这是耶和华说的。”(耶3:13、12)上帝已经命定,要“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赛61:3)
§12 至于那些因试炼和不幸而哀恸的人,他们也可以得到安慰。因为忧伤和耻辱的苦楚,总比放纵罪恶强。上帝藉着痛苦向我们显明我们品格上的毛病,使我们因他的恩典而得以胜过自己的错误。上帝把我们所不知道的和有关我们本身的情形摆在我们眼前,于是考验来了,要看我们是否领受上帝的责备和劝告。我们遇到试炼时,决不可烦恼或发怨言,我们不该任性妄为,或忧虑过度,以致远离基督。我们应在上帝面前自卑。那凭自己的心意去看问题的人,必看不清上帝的道路。依着我们人类的本性来说,他的道路似乎是黑暗而没有快乐的。但上帝的道路是恩慈的道路,终点就是救恩。从前以利亚在旷野里,不知道当时自己所作的是什么,说:“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之时。慈悲为怀的上帝,并没有按他的话行。那时还有一桩大事要以利亚去作。及至他的工作完成之后,他并不是像在旷野之中,灰心得要死,觉得孤独了。他并没有降到阴间死去,却有天上的火车火马,在荣耀中,护送他升到至高者的宝座前。
§13 上帝论到忧伤的人说:“我看见他所行的道,也要医治他,父要引导他,使他和那一同伤心的人,再得安慰。”“我要使他们的悲哀变为欢喜,并要安慰他们,使他们的愁烦转为快乐。”(赛57:18;耶31:13)
§14 “温柔的人有福了。”那藏在基督里面的温柔,可以大大减少我们所遭遇的困难。我们若有主的谦卑,就能不顾日常所遭遇的侮辱、挫折和烦恼,而且,这一切也不再影响我们的精神了。基督徒高尚人格的最大证据就是自制。人在受羞辱或虐待之时,而不能保持镇静和信赖的态度,就是剥夺上帝在人身上显示自己完美品格的权利。心地柔和,乃是基督徒得胜的力量,也是他们与天庭有联系的证据。
§15 “耶和华虽高,仍看顾低微的人。”(诗138:6)凡显出基督柔和谦卑精神的人,是上帝所眷顾的。世人或许要轻看他们,但他们在上帝眼中,是值得重视的。那得以进入天庭的,不只是聪明、伟大、慈善的人,也不只是那十分热心、非常活跃地、忙碌工作的人。但那些渴望基督住在心中的虚心者和那些以遵行上帝旨意,为最高志愿的谦卑人,都得以丰丰富富地进入天国。他们将要列在那些曾用羔羊的血,洗净衣服的人中。“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启7:15)
§16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一个人自己感觉不足,就会生出饥渴慕义的心。凡存饥渴心意的人,是不会失望的。那些在心中为耶稣预备住处的人,就必体会到他的慈爱。凡切望有像上帝之品格的人,必得满足他的心愿。对于仰望耶稣的人,圣灵必定给予帮助,并要将属乎基督的事,向他显明。只要人的眼睛注视着基督,圣灵就必为他不停地工作,直到他完全变成他的形象。纯洁的爱,能扩大心灵,以便受到更高的造就,也能有更多对于天上事物的知识。这样的人,非达到最丰富的程度,决不会休止。“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17 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清心的人必得见上帝。每一种不洁的思想都足以污秽心灵,损伤道德的知觉,并消灭圣灵的感动。属灵的眼光,必因而昏昧,以致人不能看见上帝。上帝诚然可以饶恕悔改的罪人,但人虽蒙饶恕,而他的灵性则已经受了损伤。人若要更清楚地分辨属灵的真理,就必须弃绝一切不洁的言语和思想。
§18 然而基督的话,不仅包括有关情欲方面的不洁和犹太人所严厉弃绝的仪式的不洁。而自私的心,也会使我们看不见上帝。自私的人以为上帝也是自私的。我们若不抛弃自私的心,就认不出上帝就是爱。只有不自私的心和谦卑信赖的精神,才能认得出上帝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
§1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基督的和平是由真理而生,是与上帝和睦的。世界是与上帝的律法为仇,罪人是与造他们的主为敌,因此人与人之间也彼此不和,但作诗的人说:“爱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什么都不能使他们绊脚。”(诗119:165)人不能制造和平,世人想要洁净,或提高个人与社会的种种计划,都不能产生和平,因为这些计划,贯彻不到人的内心。惟有基督的恩典,才能缔造或保持真正的和平。这恩典深入人心,就能铲除那些酿成纷争,分裂的恶欲。于是“松树长出代替荆棘,番石榴长出代替蒺藜。”人生的沙漠,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赛55:13;35:1)
§20 众人听见这与法利赛人言行迥不相同的教训,心中很是惊异。原来他们认为今生物质的享受就是幸福,而名誉和受人的尊敬,也值得追求。被人称为“拉比”,尊为学者和虔诚的人,又能在众人面前宣扬自己的德行,这些都是被视为非常得意的事,也是极大的幸福。但是耶稣在那大庭广众之前宣称,这种人所能得到的一切报酬,不过是地上的财利和人的尊荣而已。他说话的口气很肯定,人人都觉得口服心服的。民众静默无言,顿时感觉毛发悚然。他们怀疑地互相对视着,心里忖思道,这个教训若是真的,那么谁能得救呢?但有许多人深信这位非凡的教师,是受了上帝的灵所感动,他所发挥的名言是神圣的。
§21 耶稣说明了真幸福的意义和追求的方法之后,就更确定地指出,他的门徒既是上帝所拣选的教师,就有责任领人走上公义和永生的道路。他知道他们必要时常遭遇灰心和失望的事,以及坚决的反对和侮辱,而且他们的见证也要被人拒绝。他深知这些在他面前留心听他言语的平民,将来实行他们的使命时,必要忍受毁谤、苦刑、监禁和死亡,于是他继续的说:
§22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23 世人喜爱罪恶,恨恶正义,这就是他们与耶稣为敌的原因。凡不接受他无穷之爱的人,会觉得基督教是搅扰人的。基督的光驱散那遮掩他们罪恶的黑暗,显明他们有洗面革心的必要。所以顺服圣灵感化的人,要开始与自己作战,而那些依恋罪恶的人,就与真理和真理的代表对抗了。
§24 这样,斗争就起来了,跟从基督的人,就被诬告为使众人遭灾的祸根。然而世人之所以仇视他们,乃是因为他们与上帝相交。他们是在忍受基督所受的凌辱,走世上最尊贵的一位所踏过的路径。他们遭遇逼迫之时,不必忧愁,倒要快乐。每一次火炼的试验,都是上帝在熬炼他们,使他们配担任与上帝同工的任务。每一次的奋斗,在维持正义的大战中,都有它的效用,都足以增加他们最后胜利的快乐。有了这种观念,圣徒就能欣然接受信心和忍耐的试炼,而不畏缩逃避了。上帝的仆人,既急切的要尽他们对世人的义务,并专心讨上帝的喜悦,就必须不顾世人的毁誉,而履行一切应尽的本分。
§25 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不要为避免逼迫就离群而索居。你们当住在人间,好使上帝之爱的香气,可以像盐一样腌世人,好使世人不至腐败。
§26 领受圣灵感化的心,乃是上帝藉以流通福惠的河道。如果事奉上帝的人离开世界,如果他的灵从人间收回,那么这个世界就必遭到荒芜、瓦解,即是撒但统治的后果。虽然恶人自己并不知道,但他们之所以能有今生的种种幸福,实在有赖于他们所轻视,所逼迫之圣徒的存在。若基督徒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就像失了味的盐。他们在世上没有行善的感化力。而且他们误表了上帝,则他们反而不如不信的人了。
§27 “你们是世上的光。”犹太人想把救恩的福气限于本国的人。但基督却指示他们,救恩犹如日光一样,是属于全世界的。圣经的信仰,不得封锁在书本之内,不得禁闭在教堂的围墙里面,也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偶然拿出来一用,以后仍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圣经的信仰必须使我们日常的生活成圣,并在我们一切的业务和社交往来中表现出来。
§28 真品格,并不是由外面形成,或装置上去,乃是从内心反射出来的。我们若要指引别人行走义路,自己心里就必须蕴藏着公义的原则。我们口头的信仰,或许能宣扬宗教的理论,可是真正能把真理显示出来的,乃是我们实践的敬虔。言行一致的生活,圣洁无伪的交谈,坚定不移的忠直,活泼慈善的精神,敬虔仁厚的模范,──这些都是传真光给世人的媒介。
§29 耶稣并没有详述律法的细则,但他不让听众想他来是要废掉律法的。他知道窥探他的人,随时要从他的话中找把柄,来达到他们的目的。他知道许多听众所存的偏见,所以他并没有用话来动摇他们对于摩西所传下来的宗教和制度的信仰。道德的律法和仪文的律法,都是耶稣自己所颁布的。他来,并不是要破坏他人对自己教训的信任。基督因为十分尊重律法和先知,才想要拆毁那包围犹太人的种种遗传、规条的墙垣。他虽推翻了犹太人对于律法虚妄的解释,但却小心地防止他的门徒,放弃那些托付给希伯来人的重要真理。
§30 法利赛人以遵守律法自夸,然而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上,对律法的原则体会得很少,所以救主的话在他们听来似乎是旁门左道。当他扫除了那遮掩真理的垃圾时,他们却以为他把真理本身扫掉了。他们彼此窃窃私议,说耶稣轻视律法。他洞悉他们的意念,就回答他们说:
§31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耶稣就用这话来反驳法利赛人的控告。法利赛人说他破坏律法,殊不知他到世上来的使命,乃是维持律法的尊严。如果上帝的律法,真有更改或废除的可能,那么基督就不必为我们犯罪的后果而受苦了。他来是要解释律法与人类的关系,并用他自己顺服的生活,来说明律法的教训。
§32 上帝因为爱人类,所以将他的圣律法赐给我们,为要保护我们不受罪的恶果,他才将公义的原则启示给人。律法是上帝意念的揭示。我们在基督里接受了律法,律法就成了我们的意念。它足以使我们超脱本来所有的情欲和倾向,超脱那引诱我们犯罪的试探。上帝为要我们得到幸福,所以就赐给我们律法的训词,使我们因遵守律法而得到喜乐。在耶稣降生时,天使歌唱说:
§33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 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 天使的歌声,就是宣布耶稣所要发扬的和所尊重的上帝的律法。
§34 在西乃山宣布律法的时候,上帝已将他自己品格的圣洁,向人显明,叫人相形之下,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品格是充满了罪恶。上帝把律法晓谕他们,是要叫他们知罪和表明他们需要一位救主。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圣灵,将律法的原则铭刻在人心中。直到如今,这一项工作还是律法所要做的。律法的原则,已在基督的生活中显明了。当上帝的圣灵感化人心,基督的光,显明人需要他那使人洁净的血和使人称义的义时,律法仍然是引我们到基督面前“训蒙的师傅,”使我们因信称义。“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诗19:7)
§35 耶稣说:“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在天空照耀着的太阳和人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上帝的见证,证明他的律法是不变的,是永久的。纵使太阳和地球废去,而上帝的律法仍将永远长存。“天地废去,较比律法的一点一画落空还容易。”(路16:17)那些指明耶稣为上帝羔羊,种种预表性的制度,在耶稣钉死时都要废去。但是十诫的律法,却像上帝的宝座一样,是永不更改的。
§36 因为“耶和华的律法全备,”所以凡与律法相背的,就是邪恶。那些不顺从上帝的诫命,又教训人这样作的人,一概要被基督定为有罪。救主顺命的生活,支持了律法的要求,并证明了人类遵守律法是可能的,而且也显明顺命的人所能造就的优越品格。凡像他一样顺从的人,也能一样的宣称律法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7:12)反过来说,凡是破坏上帝诫命的,就是赞同撒但所说的,律法是不义的,并且是不可能遵守的话了。这样,他们就是附和那大仇敌的诡计,而侮辱了上帝的尊严,他们是那首先背叛上帝律法的,那恶者的儿女了。倘若应许他们进入天国,他们必把不和睦及叛逆的精神带进去天国,以致危害全宇宙的安宁。凡故意忽略律法中一条原则的人,都不得进入天国。
§37 拉比们以为自己的义,必能使他们配进天国,但基督说他们的义不够,且是不配的。法利赛人的义,只限于外表的礼节和对真理理论的知识。拉比们宣称自己是圣洁的,因为他们已经藉着自己的能力遵守了律法。然而他们的行为却将公义和宗教分开了。他们虽然奉行仪礼的具文,但在生活上,他们却是邪淫卑鄙。他们的所谓公义,是永不能进入天国的。
§38 在基督的时代,人心内最大的迷惑,乃是以为仅仅同意真理就能称义。但人类一切的经验足够证明,单有真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是不能拯救人的,也不能结出公义的果子来。对神学真理发热心的人,往往会向那在生活上表现实际真理的,表示忌恨。故此世界历史最黑暗的篇幅,充满了狭隘的宗教家所犯罪恶的记录。法利赛人自称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并以上帝所交托他们的圣言自豪。但是这些优点,并不能保守他们脱离自私、恶毒、贪婪和最卑鄙的伪善。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家,但是他们之所谓正统信仰,反使他们将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39 这一个危险,今日依然存在着。许多人只因为赞同某种教义,就认为自己当然是基督徒,但他们没有在生活上实践真理。他们并不笃信真理,热爱真理,所以就没有得到那因真理使人成圣而来的能力和恩典。人尽可以承认真理、相信真理,但是真理若不能使他们成为诚实、仁慈、忍耐、忠厚、以及有属天的观点,那么这真理对于他们反而成了一种咒诅,并由于他们的影响,对于世界也是一种咒诅。
§40 基督所教训的公义,是使人的心灵和生活,与上帝所启示的旨意相符。有罪的人,只有相信上帝,并与他保持密切的联络,才能成为义人。而真实的敬虔,就要提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的人生高尚。同时外表的宗教形式,就与基督徒内心的圣洁相应。而所规定侍奉上帝的礼节,就不是无意义的仪式,像那些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的形式主义一样了。
§41 这时,耶稣分别论到了诫命,并说明其深微及其广大。他不但一点儿没有减低律法的效力,反而显明了律法的原则是何等的宽广,并暴露了犹太人,徒重外表顺从的可怕错误。他宣称,心中的恶念,或眼中的淫色,都是违犯上帝律法的。人若与一点儿不义的事有分,就是犯了律法,并损害了自已的道德。谋杀必先在心中蓄意。凡心存仇恨的人,就已经走的上了杀人的路,而且他所献的祭物,也是上帝所憎恶的了。
§42 犹太人养成了一种报复的精神。由于仇恨罗马人的心理,他们常发出苛刻的咒骂,并表现撒但的性情,使撒但满意。如此,他们就训练自己,去作那恶者所领导他们去作的,一切可怕的事。在法利赛人的宗教生活上,没有可以使外邦人羡慕的,敬虔的美德。耶稣劝他们不要自欺,以为可以在心里反抗压迫他们的人,并怀着为自己伸冤的念头。
§43 固然,有一种愤怒是正当的,即基督的门徒亦在所难免。当他们看到了上帝被藐视,他的工作被毁谤,无辜的人被压迫,就不由得有一种义怒激动他们的心。这样的愤怒,乃是出于敏锐的道德观念,并不是罪。但是那些每每自以为受人触犯,而任性滥发怒气,或愤恨的人,乃是向撒但开了心门。倘若我们要与上天和谐,就必须除掉恶毒和仇恨的心。
§44 救主更进一步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有许多人很热诚地作宗教礼拜,但不幸,他们和弟兄中间,有了可以解除的不愉快的隔阂。上帝要他们尽力恢复友好。除非他们如此行,否则上帝就不能悦纳他们的奉献。基督徒在和好上所应尽的本分,已经清清楚楚地指明了。
§45 上帝不断地赐福与众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路6:35)他嘱咐我们要像他一样。耶稣说:“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的要待他好,”“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这就是律法的总纲,也是生命的泉源。
§46 上帝为他儿女所定的目标,是远超过人所能想到的最高的标准。“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条命令,就是一个应许。救赎的计划,原要把我们从撒但的权势下完全拯救回来。基督要将心灵痛悔的人,从罪恶中分别出来。他来,是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并且命圣灵住在每一个悔改的人心里,保守他不至犯罪。
§47 不能以撒但的势力,作为行错事的藉口。自称跟从基督的人,对于自身品格的缺点,若作什么推诿,撒但就极其欢喜。因为使人犯罪的,正是这些推诿之辞。犯罪是不可原谅的。上帝的每一个悔改相信他的儿女,都能得到圣洁的性情和基督化的人生。
§48 基督徒人格的理想标准,是像基督。人子在他的生活上怎样完全,他的门徒在他们的生活上也当怎样完全。耶稣在凡事上都与他的弟兄相同。他成了肉身,与我们一样。他也饥饿、口渴、疲倦,靠食物来维持生命,靠睡眠来恢复精力。他曾与人类共甘苦,同时他是纯洁无疵的上帝的儿子。他是成了肉身的上帝,他的品格必须成为我们的品格。上帝论到信他的人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林后6:16)
§49 基督就是古时雅各在梦中所见的梯子,这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顶头直达天庭荣耀的门户。如果这梯子缺了一级而不能接通天地,我们人类就必灭亡了。但基督竟亲自来到我们这里。他取了我们的性质而且得胜了,使我们因有他的性质也可以得胜,他成了“罪身的形状,”(罗8:3)过了无罪的生活。如今他一面以他的神性握住天上的宝座,一面以他的人性接近我们。他嘱咐我们,因信他而达到上帝品德荣耀的标准。故此我们要完全,正如我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50 耶稣已经说明何为公义,他指出上帝为公义的根源,现在他又转而论到人生实际的义务。他说,施舍、祈祷、禁食,都不应是沽名钓誉的举动。施舍当出于至诚,使困苦贫乏之人受惠。祈祷时,心灵务要与上帝相通,禁食时不要垂头丧气,一心想到自己。法利赛人的心田,乃是荒芜不毛之地,上帝生命的种子,是不能在其中生长茂盛的。惟有那毫无保留的献身与上帝的人,才能从事他最悦纳的服务。通过人神相交,变成他的同工,才能向世人显示他的品德。
§51 出于诚心的服务,必能大得报赏:“你父在暗中察看,必在明处报答你。”我们要藉着基督的恩典生活,来完成我们的品格。人类起初所有的优美,于是渐渐的就恢复了。基督的品德,也一一移植到我们身上,神的形象便开始发扬出来。凡与上帝同工同行的男女,他们脸上必流露着天上的平安,他们周围环绕着天庭的气氛。在这班人,上帝的国已经实现了。他们有基督的喜乐,就是为人群造福的喜乐。他们有蒙主任用的光荣,上帝委任他们,奉他的名去作他的工。
§52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我们事奉上帝不可三心两意。不能把对圣经的信仰,列在许多别的影响力之中。它的影响力必须超乎一切之上,贯乎一切之中,并控制一切其他的影响力。他不该像用颜色一样,这里一画,那里一画的涂在画布上,它却要弥漫了整个生命,像一块画布浸在颜料中,把一丝一缕都深深地染上不褪的色彩。
§53 “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太6:22、23)意志的专一和坚定,是向上帝领受真光的条件。愿意认识真理的人,必须甘心接受真理所显示的一切,决不能与错误妥协。人若犹豫不决,不冷不热的效忠真理,就是随从了错谬的黑暗和撒但的迷惑。
§54 世俗化的机会主义,与不偏不倚的正义原则,决不能像虹的彩色一样互相调和。永生的上帝在这二者之间,已经画了一条清楚的界线。基督的形象,与撒但丑态之不同,犹如日中之与午夜。惟有全心全意,度基督生活的人,才是他的同工。人心中若保留一点儿罪恶,生活上若保留一件错行,则身心都必全污秽了,那人就成了不义的工具。
§55 凡蒙拣选为上帝服务的人,就当信靠他的照顾。基督指着天空的飞鸟和野地的百花,叫他的听众思考上帝所造的这些万物。他说:“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上帝对任何受造之物所有的关怀,是根据其在万物中的等级而不同。一只小麻雀,也是上天所眷顾的,遍满田野的百花,绵绵如茵的绿草,都分享天父的眷顾。那位卓越的美术大师,竟为百合花费了心思,使它们比所罗门的荣华更美丽。这样看来,人既是上帝的形象和荣耀,上帝岂不更要看顾他们么,上帝渴望他的儿女,能在品格上表现他的形象。太阳的光线,怎样将各种鲜艳的色泽,给予花卉,照样上帝也将他自己品德的秀美,给予世人。
§56 凡选择基督仁爱、公义、和平之国,并重视天国超过一切的人,就是与上天相连络,今生所需的种种恩惠,都是他们的了,在上帝的生命册中,我们各人都有一页。这一页记载着我们一生详细的历史,连头发也都数过了。上帝的儿女是决不会被上帝所遗忘的。
§57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我们要一天一天的跟着基督。上帝并不在今天赐下明天的帮助。他并不将人生全部行程的指南,一次都指示给他的儿女,以免他们惶惑失措。他只将他们所能记得,所能实行的指示他们。他所赐的能力和智慧,乃是为应付当前的急需。“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为今天用的智慧,──“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雅1:5)
§58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立自己作别人的法官。你们既不能辩明他人的动机,就不能论断他人。批评人就是定自己的罪,因为你表明自己参与了那控告弟兄者撒但的工作,主说:“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这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林后13:5;林前11:31)
§59 好树必结好果子。若是果子不好吃,没有用处,那树也一定是坏树。品性的优劣和心术的好坏,也可凭他一生所结的果子来证明。好行为固然不能换取救恩,但它却是凭爱心行事和有清洁之心者的信心的证据。永远的报偿,虽不是因我们的功德而赐的,但却要按着我们靠基督的恩典,所成就的工作多少而分配的。
§60 这样,基督便发表了他国的原则,并显明这些原则,就是人生的指南。随后他又讲了一个比喻,来加深这教训对人的印像。他说,你们单单听我讲话是不够的。你们必须遵着实行,将我的道作为你们品性的基础。自我,不过是一片流沙,若是你们建造在人的理论和巧计上,你们的房屋就必倒塌,就必被诱惑的狂风,试炼的暴雨冲去。但我对你们所讲的道,是永存的。你们要接受我,在我的道上建立根基。
§61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
已选中 0 条 (可复制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