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逾越节
§1
第八章 逾越节 本章根据:路2:41-51
§2
按着犹太人的风俗,十二岁乃是幼年与少年分界的年龄。希伯来的男孩满了十二岁,就被称为律法之子,也称为上帝的儿子。他就有特别的机会领受宗教的教训,并有义务参加神圣的节期和仪式。耶稣在童年时,赴耶路撒冷守逾越节,正是遵照这个规矩。约瑟和马利亚像一切虔诚的以色列人一样,每年上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当耶稣到达规定的年龄时,他们带着他同去。
§3
以色列人每年按例守三个大节期,就是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上帝吩咐以色列的一切男丁,每逢这些节期,都要到耶路撒冷来朝拜他。在这几个节期中,守节人数最多的是逾越节。许多散居各国的犹太人都来过节,帕勒斯厅各处的敬拜者也蜂拥而来。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约有几天的路程,为了路上有伴,并求安全起见,旅客往往结成大队走路。妇女和老年人,骑着牛或驴,走在险峻多石的路上,壮年人和青年人,则大都是步行。过逾越节的时候,正当三月底,四月初之际,遍地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沿途都有以色列历史上值得纪念的胜迹,父母就在路上,向儿女详述古时上帝为他百姓所行的神迹奇事。他们用诗歌和音乐来消遣旅途的寂寞。最后,耶路撒冷的城楼在望了,于是众人就同声合唱以下的得胜诗歌:──
§4
“耶路撒冷啊, 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 愿你城中平安, 愿你宫内兴旺。”(诗122:2、7)
§5
逾越节的典礼,是从希伯来人立国之时开始的。当他们在埃及为奴的最后一夜,正在似乎没有蒙拯救的征象之际,上帝吩咐他们准备立刻得到解放。他曾警戒法老,将有最后的惩罚降在埃及人身上,他也指示希伯来人,要将他们的眷属聚集在自己家里。他们将被杀之羔羊的血,涂在门框上和门楣上以后,便要将羔羊的肉用火烤熟,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他说:“你们吃羊羔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的吃,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出12:11)到了半夜,埃及人的一切长子都被击杀了。于是埃及王送信给以色列人说:“起来,……从我民中出去,依你们所说的,去事奉耶和华吧!”(出12:31)从此希伯来人就从埃及地出来,成为独立的国家了。耶和华吩咐他们,每年要遵守这逾越节。他说:“你们的儿女问你们说:行这礼是什么意思?你们就说:这是献给耶和华逾越节的祭,当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他击杀埃及人,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我们各家。”(出12:26、27)他们要一代一代的,如此重复述说,这奇妙拯救的故事。
§6
逾越节之后,接着就是七天的无酵节。在这节期的第二天,以色列人要将这一年庄稼初熟的果子,大麦一捆,献在耶和华面前。这节期的一切仪式,都是预表基督的工作。以色列人从埃及得拯救,乃是罪人得蒙救赎的实证,这也就是逾越节所要纪念的。被杀的羔羊,无酵饼、初熟的果子,都是代表救主。
§7
在基督的时代,多数人对于守逾越节,已经退化到徒具形式的地步了。然而对于上帝的儿子,他是具有何等深长的意义啊!
§8
这次,是童年的耶稣,第一次瞻仰圣殿。他看到穿白衣的祭司,在执行庄严的仪式,也看见了燔祭坛上流血的牺牲。当香坛的烟云在上帝面前缭绕上升的时候,他和其他敬拜的人,一同跪下祷告。他看到逾越节的崇祀中,一切动人心目的仪式,日复一日,他更清楚的看出其中的意义。每一项动作,好像都是与他自己的生活有关,心中起了新的感想。他安详的全神贯注着,似乎在研究一个重大的问题,救主使命的奥秘正向他展开了。
§9
他在默想这些景象,不觉目夺神移,竟不留在父母身边,而只想单独在一处。逾越节的礼节告终时,他仍流连在圣殿的院子里,及至敬拜的人离开耶路撒冷,他就落在后面了。
§10
耶稣的父母这一次上耶路撒冷,原想带他来,与以色列的大教师们取得联络。因为虽然上帝话中的每一条细目他都遵守了,但他却不附和拉比所教的仪式和惯例。约瑟和马利亚希望引导他,敬重这些有学问的拉比,更加殷勤地注意他们需要的条件。但从耶稣在圣殿中受了上帝的教训之后,他立时开始将所领受的传给别人。
§11
那时,在圣殿旁边有一间房子,是专供办理宗教学校用的,这办法是仿照古代先知学校的样式。在这里有作导师的拉比和他们的学生聚在一起。幼童耶稣也来到这里,坐在那些庄严饱学之士的脚前,听他们的教训。他以求知的态度,询问这些教师们,以便引起他们注意预言和当时所发生的,指着弥赛亚降临的事。
§12
耶稣表现自己为一个渴求认识上帝的人,他所发的问题,意味着一些久被蒙蔽的深奥的真理,而这些真理,却是与人类得救问题息息相关的。他的每一问题,显明这些智慧人的智慧,是多么的狭窄和肤浅。在问题里,也给他们一个神圣的教训,并将真理放在一个新的角度上。拉比们谈到弥赛亚来到时,要以奇异的神迹高举犹太国。但是耶稣却提出以赛亚的预言,问他们这些指着上帝羔羊受苦受死的经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13
这些博学之士反过来问他一些问题,他的应答使他们非常惊奇。他带着儿童的谦卑态度,背诵圣经的话语,并发挥出一番深奥的意义,是这些智慧人所从未想到的。他所指出的一连串真理,如果为人所遵从,就要使当时的宗教,作一番革新的工作,并要唤醒人对属灵的事,发生一种深切的兴趣,及至他开始传道时,就会有许多人准备好接待他了。
§14
拉比们知道耶稣没有在他们的学校里受过教育,然而他对于预言的了解,却远超过他们。在这个富有思想的加利利的儿童身上,他们看出很大的希望来。他们希望收他为学生,造就他成为以色列的教师。他们想要负责教育他,他们觉得这么一个有创作天才的人,必须受他们拉比式的造就。
§15
耶稣的话已感动了他们的心,他们从来没有从人口中受过这样的感动。上帝想要赐光亮给那些以色列的领袖,而他所采用的,乃是那能感动他们的唯一方法。傲慢成性的拉比们,决不屑向任何人领教。如果耶稣是有意要教训他们,他们就必加以轻视不听。但如今他们却自鸣得意,以为是在教训他,或者至少是在考问他的圣经知识。耶稣所表现的少年人的谦恭有礼,温柔性格,解除了他们的偏见。他们的心门便不知不觉的敞开,领受上帝的真道,而圣灵也向他们的心说话了。
§16
拉比们不能不看到自己对于弥赛亚的期望,是没有预言来支持的。但是他们不愿放弃,那素来鼓舞他们野心的理论。他们既以圣经的教师自居,怎么肯承认对圣经有误解呢?他们彼此对问说:这个少年既没有学过,怎能有知识呢?这时光正照在黑暗里,但“黑暗却不接受光。”(约1:5)
§17
正在这个时候,约瑟和马利亚大感困惑,焦虑。当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没有看见耶稣,也不知道他已留在后面了。那时国内人烟稠密,从加利利来的成群旅客,非常之多,离城的时候,又是那么杂乱。他们在路上和朋友熟人之间的快乐旅行,使他们忘记注意到耶稣不在他们中间。直到傍晚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才发觉那常作他们帮手的孩子不见了。他们原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所以还不着急。他虽然年幼,但他们绝对信任他,希望到了需要的时候,他就会来帮助他们,像他素常预料到他们有需要时所行的一样。可是现在他们恐慌起来了,他们在同伴中找他,却找不着。他们想起在他婴孩时,希律要谋杀他的事,心中不禁战栗起来。这时他们满怀着黑暗凶兆,就悲愤的自责起来。
§18
他们找他,一直寻回到耶路撒冷。第二天,当他们杂在圣殿敬拜的人群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惹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决不会听错了的,没有别的声音会像他一样,是那么严肃,那么诚恳,又是那么满有节奏的。
§19
他们在拉比的学校里找到了耶稣,大喜过望,可是仍不能忘掉他们的忧伤和焦急。当他与他们在一起时,他母亲便带着责备的口吻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
§20
耶稣回答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他们似乎不明白他的话,于是他便举手指着天上。他脸上发出一阵光辉,使他们很是惊异。神性透过人性闪耀出来了。当他们在圣殿中找着他的时候,曾听见他和拉比们的谈话,他们十分惊奇他的问题和应对。他的话引起了他们一连串的思想,是他们永远所不能忘记的。
§21
他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他所发的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是含有教训的。耶稣正在作着他来到世界所要作的工,但是约瑟和马利亚,却忽略了自己的工作。上帝把自己的儿子交托他们,已给他们无上的光荣。圣天使为要保全耶稣的生命,曾指引约瑟的道路,他原是他们片刻也不该忘记的,但他们却把他忘了整整的一天。况且当他们的忧虑一解除了,他们并没有自责,反倒将过错推到他身上。
§22
耶稣的父母将他看作自己的孩子,这原是人之常情。他天天与他们同处,他许多方面的生活,也与其他的孩子相同,要他们觉察他是上帝的儿子,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们在救世主面前,却没有珍重上帝赐给他们的这种福气,确是已陷人危险中了。他们与他分开时的忧伤,以及他的话所暗示之温和的责备,都是要将他们所受委托的神圣意义,印刻在他们心上。
§23
耶稣在回答他母亲的话中,第一次显示,他明白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在他降生之前,天使曾对马利亚说:“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上帝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路1:32、33)马利亚曾将这些话存在心中,反复思想。不过,她虽然相信她的孩子,要作以色列的弥赛亚,但她却不了解他的使命。现在耶稣所说的话,马利亚也不明白,但她知道耶稣,已经否认他与约瑟有血亲关系,而声明他为上帝儿子的身份了。
§24
耶稣并没有将他与地上父母的关系置之度外。他和他们一同从耶路撒冷回到家里,在他们劳苦的生活上,帮助他们。他将自己使命的奥秘藏在心中,顺服的等候那指定开始工作的时候来到。在他认识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之后,计有十八年之久,他承认与拿撒勒这一家的关系,并履行了他为儿子、为兄弟、为朋友、为公民的义务。
§25
耶稣在圣殿中明了他的使命之后,就避免与群众接触。他希望安安静静的与那已经知道他生平秘密的人,一同从耶路撒冷回去。上帝原要藉着逾越节的礼节,呼召他的子民,脱离世俗的挂虑,并将他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奇妙作为提醒他们。他愿意在这作为中,使他们看出从罪恶里得拯救的应许。被杀之羔羊的血,怎样保护了以色列的家庭,照样,基督的血,也要拯救他们的灵魂,但是他们必须因着信,以基督的生活为生活,才能藉着他而得蒙拯救。表号性的仪式之所以还有价值,只是在乎向敬拜者指明基督为他们个人的救主。上帝要引导他们对基督的使命,作虔诚的研究和默想。但是众人离开耶路撒冷时,往往过于注意旅行的兴奋和彼此间的交际,以致将在节期中所看见的仪式都忘记了,连救主也未引起他们同伴的注意。
§26
约瑟和马利亚单独与耶稣由耶路撒冷回家,他因为希望将有关救主受苦的预言,开导他们的心。后来他在髑髅地,想要减轻他母亲的忧伤,但现在他已经想到他的母亲了。马利亚是要亲眼看见他最后惨痛的,所以耶稣希望她能明白他的使命,以致当她的心“被刀刺透”之时,她能有力量忍受得住。耶稣离开了她,她伤心的寻找了三天,照样,当耶稣为世人的罪献上自己时,马利亚要再度丢失他三天之久。而且当他从坟墓里出来时,马利亚的忧伤又要变为喜乐。但是,如果她能明白基督现在要她注意的圣经,她岂不更能受得住目睹基督之死的惨痛么?
§27
如果约瑟和马利亚藉着默想和祷告,将他们的心专注于上帝的事,他们就会认清所受委托的神圣意义,也不至丢失耶稣了。因为一天的疏忽,他们失去了耶稣,而须费三天焦急不安的寻觅才找到他。我们也是如此,由于无谓的闲谈、恶语或是疏忽祷告,我们也能在一天之内失去救主的同在,而且,或许也要费许多天伤心的寻求才找到他,才重新得到所失去的平安。
§28
我们在彼此交际的时候,须要谨慎,免得忘记耶稣。不可随随便便的过去,而不注意他有没有与我们同在。当我们全神注意到世俗,以致没有想到我们永生之希望所寄托的主时,我们就使自己与耶稣,及天上的使者隔绝了。人若不愿意有救主同在,或不觉察他的不在,这些圣者就不能停留在他们中间。这就是自命为基督徒的,时常灰心丧志的原因。
§29
许多人参加宗教聚会,从上帝的话中得到了鼓舞和安慰,但由于忽略默想、儆醒和祈祷,他们就失去了这一次的福惠,并发现自己,比没有领受之前更为缺乏。他们时常感觉上帝,对待他们过于严厉,却看不出过错是在自己身上。他们自己与耶稣隔绝,就闭拒了有他同在的光辉。
§30
我们最好每天用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来默念基督的生平,将他一生的事迹,一一加以研究,用想象力把握住每一幕景象,尤其是他的临终大事。我们这样详细的思索他为我们所付的重大牺牲,我们对于他的信心,就必更加坚定,爱心就必振奋起来,并能更深的为他的精神所感化了。如果我们最后要得救的话,就必须在十字架下,学习痛苦谦卑的教训。
§31
我们在彼此交往时,就可以互相造福。如果我们是属于基督的,则我们最亲热的思想也必属于他。我们就必喜爱谈论他,而且我们彼此述说他的爱时,我们的心就要被神圣的感化力所融化了。我们既看出他品格的荣美,“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林后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