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童年时期
§1
第七章 童年时期 本章根据:路2:39、40
§2
耶稣在一个小山村里,度过他童年和青年的时期。地上没有一处不因他的临格而受到尊荣。即使是君王的宫庭,如能接纳他作客,也感到荣幸。然而他越过了财主的家宅,皇家的宫院和著名的学府,却安家于又偏僻,又被人轻视的拿撒勒。
§3
“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路1:40)这短短几句论到耶稣幼年的记载,却有非常的意义。在他天父的荣颜照耀之下,“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2:52)他的心思是活泼而深入的,他的审慎和智慧,已超越了年龄。他的品格发展匀称,显得格外美丽。体力和智力也循着儿童期的规律,渐渐发育起来。
§4
耶稣在幼年时,就显出一种特别可爱的性情。他那乐意帮助人的双手,是随时准备为人服务的,他所表现的忍耐,是没有任何事足以烦扰的,他的信实是决不牺牲正直的。他坚守原则,犹如稳固的磐石,他的生活,随时都表现着大公无私而有礼貌的风度。
§5
耶稣的母亲很关心他才能的成长,并注意到他品格上完美的特征。她很高兴地设法鼓励他那伶俐而易于受教的心。她从圣灵得到智慧,与天上能力的合作,以助长这单称上帝为父的孩子发育。
§6
从古时起,以色列国中忠心的人,就非常注意青年人的教育。耶和华已经指示:子女从婴儿时期起,就应当将他的良善和伟大,特别是有关他的律法和以色列历史中的启示,教训他们。更要用诗歌、祈祷和圣经中的教训,来配合正在发育中的儿童心理。父母要教导他们的儿女知道,上帝的律法是他品德的表现,他们心中若接受律法的原则,心灵上便印有上帝的形象。至于教学的方法,大多是用口授,但青年人也学着阅读希伯来文的作品,旧约圣经的皮卷,就是他们研究的资料。
§7
在基督的时代,一个城镇若不替青年办理宗教教育,就是受了上帝的咒诅。然而这种教育,已经成了刻板的形式。圣经已大半为遗传所代替。真教育原是要引导青年“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的。(徒17:27)但犹太人的教师,却只注意仪文的事。学生的脑中挤满了对他们毫无价值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天上更高的学校所不承认的。那由于亲自领受上帝的话而得的经验,在当时的教育制度中并没有地位。外表的繁文缛节,侵占了学生的光阴,使他们找不出安静的时间与上帝交通,他们听不见他的声音向他们的心灵说话。他们寻求知识,却转离了智慧的“源头”。事奉上帝的基本要旨被忽略了,律法的原则也弄得模糊不清。所视为优越的教育,却正是真正发育的最大障碍。在拉比们的训练之下,青年人的能力受了抑制,他们的心思也变成拘泥而狭窄的了。
§8
幼童耶稣并没有在犹太会堂的学校里受教育。他的母亲乃是他第一位世上的教师。从她口中和先知的书卷中,他学得了有关天上的事。他这时在母亲膝前所学的,正是他自己从前藉着摩西所传给以色列人的话。他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从来没有进过拉比的学校。他不需要从这种来源获得教育,因为上帝是他的导师。
§9
在救主传道的时候,有人发过这样的问题:“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约 7:15)这并不是说耶稣是不识字的,只是说他没有受过拉比的教育。他既然像我们一样获得知识,则他对于圣经的渊博纯熟,就说明他早年时是如何勤读上帝的话了。展开在他面前的,是上帝创造之工的大图书馆。创造万物的主,这时却要研究他起初亲手在大地、海洋和太空中所写的教训。他避开了世俗不圣洁的道路,去从大自然中收集科学的知识,他研究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活。从幼小的时候,他就抱定一个宗旨:他活着是为人类造福。为此,他在自然界中找到了资料。当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之时,往往在他心中忽然出现种种新的方法。他不断的从看得见的事物中采取例证,用来表达上帝活泼的圣言。在他传道的时期,他喜爱用比喻发挥真理的教训,显明他的心灵是如何的开豁,来接受大自然的影响,也说明他是如何的从自己日常生活环境中,搜集属灵的教训。
§10
当耶稣要研究明白,事物之所以然的时候,上帝的言语和作为的意义就向他显明了。天上的使者是他的侍从,他就藉圣洁的思想和属灵的交通,得到了造就。他从智识初开之时起,就在属灵的美德与真理的知识上,不断的有长进。
§11
每一个儿童,都可以像耶稣一样获得知识。当我们想藉着圣经认识天父的时候,天使就必接近我们,我们的心志就必能坚强起来。我们的品格也提高了,也陶冶成纯洁的了,我们就越发像我们的救主。我们看到自然界的美丽和伟大,就对上帝生出爱心。当我们存着敬畏的心,藉着那无穷上帝的作为和他接触时,我们的心灵就必因而强健起来。藉着祷告与上帝交通,我们的智力和道德的能力就得以发展,我们若在属灵的事上培养思想,我们属灵的能力也就加强了。
§12
耶稣的生活,是一种与上帝和谐的生活。当他还作小孩子的时候,思想、说话都像小孩子,但是始终没有一点儿罪恶,损毁那在他里面的上帝的形象。然而他并没有免于试探。拿撒勒居民的邪恶是人人皆知的。他们被人轻视的情形,从拿但业所发问题的语气中就显明出来了:“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么?”(约1:46)耶稣所处的环境,使他的品格受到考验。他必须时刻警惕,以便保持他的纯洁。为要作我们少年,青年和成年的模范,他必须遭受我们所要应付的一切斗争生活。
§13
撒但不倦的尽力,想要胜过这拿撒勒的儿童。耶稣虽然自幼就有天上的使者保护,可是他的一生,却是一场与黑暗势力的长期斗争。地上居然有一个不受罪恶玷污的人生,这是黑暗之君所难以容忍并感到困惑的事。他用尽一切手段要使耶稣陷入他的网罗。世上的儿童没有人能像我们的救主一样,与试探作剧烈的奋斗,而永度着一种圣洁的生活。
§14
耶稣的父母是贫穷的,每天须靠劳作度日,所以贫穷、克己、缺乏,都是他所熟悉的。这种经验正是他的保障。在他勤劳的生活中,并无空闲的时间来招惹试探,也没有无所事事的光阴,为不良的交际打开门路。他尽可能的,将那试探人的摈之于门外。无论是利益或享乐,称赞或谴责,都不能引诱他同意于一件错行。他有辨别邪恶的智慧,并有抵御邪恶的坚强力量。
§15
基督是住在地上的唯一无罪者,然而他却住在拿撒勒邪恶的居民之中,将近三十年之久。这一事实,对于那些以为要度无瑕疵的生活,是在乎地点、命运或顺境之人,实在是一个有力的驳斥。试探、贫穷、苦难,正是培育纯洁和坚定的品德所必需的锻炼。
§16
耶稣生活在一个乡民的家庭中,忠心愉快的分担家庭的负担。他原是天上的元帅,天使也欢喜听从他的话,如今他却变成一个听命的仆人,孝敬顺服的儿子。他学会了一种手艺,运用他自己的双手,在木匠铺内与约瑟一同作工。他穿着普通工人俭朴的衣服,在这小镇的街道上往来,从事他卑微的工作。他并没有运用他的神能去减少他的重担,或减轻他的辛苦。
§17
耶稣既在童年和青年时期从事劳动,他的心智和身体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并没有浪费他的体力,他总是保持身体的健康,以便在每一项工作上胜任愉快,做得完美。他不愿有任何缺点,甚至在使用工具上也是如此。他的手艺尽善尽美,正像他的品格完全一样。他以身作则的教训我们:勤劳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作事必须准确、周到,这样的工作才是光荣的。那训练青年双手有用,并分担人生重担的操练,可使体力增强,并使每项才能得发展。人人都应从事一种能使自己得益,并于人有帮助的工作。上帝命定工作是一种福惠,所以只有殷勤工作的人,方能发现人生真正的光荣和幸福。凡以愉快心情共负家庭责任、分担父母重担的儿童与青年,上帝要以慈爱的保证予以嘉许。这样的儿童从家庭中出去,就必成为社会中一个有用的人。
§18
耶稣在世,终其一生,乃是一位热诚恒切的工作者。他期望的多,所以尝试的也多。在他开始公开传道之后,他说:“趁着白日,我必须作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约9:4)耶稣没有像许多自称是他门徒的人一样,逃避操心负责。他们因为想设法规避这种锻炼,以致有这么多软弱无能的人。他们或许具有一些宝贵可爱的特长,但一到有困难要应付,或有障碍要克服的时候,却没有一点儿勇气,几乎是无用的了。耶稣所表现的积极性和活动力,以及品格上的刚毅坚强,也要藉着他所忍受的同样锻炼,在我们身上培养出来。他所得的恩惠乃是为我们用的。
§19
我们的救主住在人间的时候,他一直在分尝着穷苦之人的命运。他从经验中得知他们的忧虑和艰难,故能安慰鼓励一切卑微的工作者。凡对他一生教训有真正认识的人,决不至感到不同的阶级,应有不同的看待,也决不会认为富人应比贤德的穷人更受尊敬。
§20
耶稣工作时,总是带着愉快和机智的。人若要将圣经的宗教,带进家庭生活和工作场所中去,在俗务的压力之下,依然专一注视上帝的荣耀,这非有很大的忍耐和灵力是做不到的。这就是耶稣能作人帮助者的地方。他从未让世俗的忧虑,逼得他没有时间去思想与顾念天上的事。他时常吟咏诗篇,或高唱圣歌,来表示他心中的快乐。拿撒勒的居民,时常听见他颂扬、赞美、感谢上帝的声音。他用诗歌与上天交通。当他的同伴因工作疲劳而发怨言时,从他口中出来的甜美歌声,就使他们愉快起来。他赞美的声音,似乎能将恶天使驱逐出去,并像馨香一样,使那地方充满了香气,将听见他声音之人的心思,从地上的飘流之所带进了天家。
§21
耶稣乃是世界上医治之恩的泉源,当他在拿撒勒许多年的清静日子里,从他的生活中,不住涌出同情和温慈的溪流。年老的人,忧伤的人,背负罪担的人,天真烂漫嬉戏着的儿童,树林中的小小动物,以及荷重的牲畜,无不因有他同在而感到快乐。那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者,竟愿意屈身救助一只受伤的小鸟。没有什么东西是他认为不值得注意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他所不屑服务的。
§22
如此耶稣在智慧和身量长大之时,上帝和人喜爱他的心,也随之一齐增长。他表现自己能同情一切的人,于是就赢得一切人的同情之心。环绕他周围的希望和勇敢的气氛,使他成为每一家的福惠。他安息日在会堂里,往往被邀请宣读先知的教训,于是从众人所熟悉的经句中,就发出新的光辉来,使听众心中非常感奋。
§23
然而耶稣总是避免炫露的。当他住在拿撒勒的这许多年中,他从未显示他神奇的能力。他没有谋求高位,也没有担任什么名义。他那静穆俭朴的生活,甚至连圣经对于他幼年生活之默无一言,都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儿童的生活,越是安静俭朴──尽量避免人为的刺激,而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则对于体力、智力和灵力的强健,越是有利。
§24
耶稣是我们的模范。许多人留意他在公开传道时期的事迹,而忽略了他幼年时代的教训。但是他在家庭中的生活,却正是一切儿童和青年的典型,耶稣自己卑微成了贫穷,为要教训我们在卑微的境遇中,如何与上帝亲密的同行。他在为人的日常生活上,求天父的喜悦,尊敬他、荣耀他。他的工作,是从把劳苦度日的平凡工匠职业显为神圣开始。他在木匠的长凳上作工,与他为众人行神迹的时候,同是为上帝作工。凡效法耶稣在他简陋的家中,所留下忠心顺服之榜样的青年,都可以将天父籍着圣灵论到耶稣的话,引申到自己身上:“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赛42:1)